一个中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個中國即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台灣海峽兩岸政府的政治政策和原則。其內容表述與含義基本相同,從各自憲法的角度看均是相互包含對方。
1990年代以前,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的台灣,都反对双方均为国际承认,要求别的国家选择一方代表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到了1990年代,台湾由于邦交國逐漸減少,不得不推行“務實外交”,渐渐放弃了这个政策。中國大陸為了維護國家統一,避免民族分裂,依然繼續堅持這一政策不變。
根據這個原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其它國家建交时,特別強調对方應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另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愿同时与北京方面和台北方面保持外交关系。但是有的时候,对方国家和北京对一个中国的定义略有不同,但不妨礙整體含義。1971年後,幾乎所有與北京方面建交的国家,在“中國代表權問題”方面,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而在“臺灣的主權歸屬問題”方面,對於北京方面宣稱“臺灣是中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或一省)”的立場,則有“承认”、“認知”、“注意到”、“了解並尊重”這些用詞上的不同是給予認識的細微差異并不代表臺灣從法理和任何其它角度獨立于中國之外。
2006年3月,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前黨主席馬英九訪問美國時明確表示:“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美國政府也隨即向馬英九重申:‘美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變,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目录 |
[编辑]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論述
- 國際外交方面:主張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 兩岸關係方面:兩岸都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 兩岸兩會交往方面:主張「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目前尚未統一,雙方應共同努力,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平等協商,共議統一。一個國家的主權和領土是不可分割的,台灣的政治地位應該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討論。」
一國兩制,是以一個中國原則為前提的一種兩岸統一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一直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对于一些细节也在进行微调。比如在1990年代及之前,最后一般都会加上一句“不能让台湾的现状一直维持下去”;這可以理解成:如果台湾方面不推动两岸统一,大陆就会采取必要措施;不过,这一点在最近几乎都被删除了,有人据此认为说大陆官方认可“维持现状”也是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方法;但是也有人认为大陆官方一直以和平统一作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最终目标,在反分裂国家法中也规定了和平统一必要条件完全丧失作为采取非和平手段的原因之一。
[编辑] 中華民國的論述
無論是1951-1971年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爭的“漢賊不兩立”,或1978年以後所堅持的“三不政策”,主政的國民黨皆是以“一個中國”政策來維護中華民國法統。其表述正如1976年,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說:“我們的原則是,今天只有一個中國,而代表中國的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乃是專指“中國的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台灣的主權歸屬問題”。
- 李登輝主政時期:
主政初期基本承襲蔣經國的內外政策,是“沒有李登輝政策的李登輝時期”。之後因終止“動員戡亂時期”,開始推動“對等地位”為原則的兩岸交流,“一個中國”的內容開始歷經各種變化。在政府層面的描述曾有“一國兩府”(並未正式提出)、“一國兩區”(1990年)、“一個中國,兩個對等政治實體”(1991年)、“一個中國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1993)、“一個分治的中國”(1997)、“特殊的國與國關係”(1999)等主張。其內涵可總結如下:
- 單一排斥性的論述:如1992年,國家統一委員會關於“一個中國涵義”定義,即“一個中國即是中華民國”的說法。
- 去政治化的論述:如“一個中國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為歷史的、文化的、地理的、血緣上的“一個中國”,不是政治上的“一個中國”,“台灣”與“中國大陸”都是如此意義下的中國的一部分。
- 切割時間序列的論述:“一個中國”是過去式的,也是未來式的,但並非“現在式”。“過去式”的表述,認為“一個中國”是指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現在式”的表述,認為自1949年起兩岸處於暫時的分裂分治狀態,“一個中國”是“一個分治的中國”,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兩岸共識前提下,為兩個互不否認的“對等政治實體”,1997年,將兩岸關係定位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被簡稱為兩國論)。“未來式”的表述,認為“一個中國”是指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新中國。
- 同時涵蓋雙方的論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都不等於“中國”,誰也不能代表全中國。“台灣”並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整個中國”。“一個中國”同時包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1999年“陸委會”表示:“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不否認”
(參考:《台灣主權與一個中國論述大事記》,國史館,2002,ISBN 9570107545)
因爲外交語言的關係,外國在臺灣設立「貿易辦事處」、臺灣政府在外國設立「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等組織,來代表各自在對方的利益。
[编辑] 世界各國的看法
- 美利堅合眾國:“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認知(acknowledge)中國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馬爾代夫、約旦、葡萄牙、尼日尔、波札那、幾內亞等六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一省)。」
- 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西班牙等八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認知(acknowledg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一省)。”
- 泰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認知(acknowledge)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 義大利、比利時、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十三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注意到(take note of)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一省)。”
- 日本: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了解並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
- 菲律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了解並尊重(understand and 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 荷蘭: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尊重(respect)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省。”
- 土耳其、伊朗、愛爾蘭、奧地利、奈及利亞、衣索比亞、賴比瑞亞等三十二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或「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公報中沒有提及臺灣。
- 孟加拉、德國、利比亞、墨西哥、甘比亞等十國:只提自某日起建交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