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自由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二三自由日(亦有稱世界自由日)源於中華民國,是一個具有反共意義的政治性節慶。
1950年6月,北韓在蘇聯与中共協助下發動「韓戰」,越過38°N向南韓進攻,進行名為統一的戰爭,而中共也在同年的11月出兵協助北韓。南韓军队及聯合國军在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挥下將北韓擊退,但美軍、韓軍及中共軍均损失慘重,韓戰期間,被聯合國軍俘虜及在陣前起義的共產黨軍人共十七萬三千七百人,其中屬於中華民國國籍[1]的有二萬一千三百人,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表示願意前往中華民國政府管轄下的臺灣[2]。
中華民國政府及海內外四百四十八個民眾團體,為歡迎義士來歸,經過多次集會商討,向聯軍統帥呼籲,務須如期終止監管,俾使義士重獲自由,「揭穿朱毛匪幫無限期拘禁之陰謀」。1954年1月4日,聯合國軍統帥赫爾將軍,為「表明人道與正義立場」鄭重聲明,要求負責戰俘事宜的印度代表齊瑪雅必須於1月12日午夜將全體反共戰俘,無條件釋放。1月23日清晨七點二十分起,一萬四千八百五十名中國義士,七千六百五十名韓國義士,「終於在歡呼聲中,奔向自由的南方」[3]。
自願回到「自由中國」[4]的起義戰士分成三批,於1954年1月23日,由基隆上岸抵台,接受全台灣民眾的熱烈歡迎:義士們在臺北市遊行,市民張燈結綵,表示慶祝;全台灣各大城市自由鐘,都敲響二十三下。1月23日受中華民國政府歡迎之餘,他們被順利編入國軍成為「韓戰義士」。中華民國政府特設「一‧二三自由日」以紀念這個「從中共手中解救大陸同胞」的事件;其後並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反共聯盟大會」中通過,並通電全世界同為反共陣營的國家,籲請一致響應,這即是一二三自由日的由來。此後每年的1月23日,中華民國都會舉行集會慶祝,並有全世界反共人士來臺參加盛會。
隨著冷戰氣氛轉淡,中華民國政府終止動員戡亂,各共產主義國家政權也於二十世紀末逐一崩解,一二三自由日已於1993年改名為世界自由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