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獨大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黨獨大是指一個政黨透過在選舉中長期勝出的而得以保持持久的執政黨地位。這樣的政黨通常在立法機關(國會)中取得大多數議席,又或嬴得總統選舉。雖然一黨獨大與一黨專政有著某些相同的特徵,但是兩者不應混淆。一般而言,一黨獨大制是較具競爭性的,因為在選舉中會有數個政黨角逐權力及議席,但實際卻是由一個政黨長期壟斷執政大權。
目录 |
[编辑] 例子
[编辑] 日本
日本的自由民主黨可說是一黨獨大的典型例子。自二戰以後,除了少數時候(分別為1976年、1979、1983年)未能取得眾議院大多數席位外,大部份時候均由自民黨執政。這是由於日本在二戰之後經濟起飛,促使了自民黨長期處於優勢的地位。同時,自民黨之所以獨大,是因為與商界及企業界有密切的關係。
[编辑] 印度
自印度於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國大黨持續一段38年的執政地位。在1989年前,只有三年淪為在野黨,即1975年至1978年期間。
[编辑] 意大利
意國的基督教民主黨主導該國二戰後的政府組成,直到1993年因貪污醜聞少下台。
[编辑] 特徵及利弊
在一黨獨大的情況下,國內的政治局勢相當穩定,而政策的落實亦較長久,因為國家政策不受政黨更替而經常改變。亦由於政黨在國會中取得多數議席,政府提出的法案較易得到立法機關通過,行政效率較高。其次,執政黨推出的政策會相對溫和,這是因為執政黨需要向中間派靠攏,以圖在選舉贏取多數議席。相反在野黨為了區別與現時執政黨的不同,可能會提出一些較激進的主張,以爭取公眾注意。
隨著一黨獨大長期於國家體制運作,會較容易導致黨國制的出現。除此之外,由於執政黨長期把持權力,會造成自滿、自大甚至腐化的現象。再者,此制是以弱小而無作為的在野黨為特徵。如果執政黨不再視反對黨為有實力的權力競爭對手時,則對反對黨的批評與抗議不再重視,導致腐化。最後,由於某政黨長期掌握執政地位,將侵蝕民主精神,因為選民會變得害怕改變,而支持理所當然的政府黨,最後導致各黨之間缺乏競爭,加深執政黨的腐化和自滿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