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民解放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北人民解放军是中华民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位于中国东北的一支军队的名称,前身是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野战军,到1948年8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达103万人,野战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在1948年9月12日开始的辽沈战役中消灭和改编了中国国民党所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在东北境内的大部分部队,占领了东北全境。
[编辑] 历史
1945年10月31日,由进入东北的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等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 1946年1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令,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林彪任东北军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1948年8月17日,东北人民解放军改编为东北野战军。 1949年3月11日,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令,东北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编辑] 建制
司令員林彪 政委 羅榮桓 第一兵团约10万人,司令员萧劲光,副司令员陈伯钧,政委肖华,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参谋长解方,副参谋长潘朔端。 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委黄克诚。
- 第1纵队 李天佑(3個師)
- 第2纵队 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参谋长吴信泉,下设三个师:
- 第4师
- 第5师
- 第6师
- 第3纵队 韓先楚(3個師)
- 第4纵队 吳克華(3個師)
- 第5纵队 萬毅(3個師)
- 第6纵队 司令员黄永胜,副司令员杨国夫、李作鹏,政委赖传珠,参谋长黄一平。下设三个师:
- 第16师,师长李作鹏,副师长王东保,政委张池明 ,参谋长冯精华。
- 第17师,师长龙书金,副师长李培功,政委徐斌洲 ,参谋长陈毅斋。
- 第18师,师长阎捷三,副师长黄荣海,政委袁克服, 参谋长周明国。
- 第7纵队 鄧華(3個師)
- 第8纵队 黃永勝(3個師)
- 第9纵队 詹才芳(3個師)
- 第10纵队 梁興初(3個師)
- 第11纵队 賀晉年(3個師)
- 第12纵队 司令员钟伟,副司令员熊伯涛, 政委袁升平,参谋长王亢。下设三个师:
- 第34师,师长温玉成,政委谭友林。
- 第35师,师长王奎先,副师长李光汉,政委栗在山。
- 第36师,师长沈启贤,副师长郑贵卿,政委王建中,参谋长席庶民。
- 砲兵纵队 蘇進
- 独立第6师,师长邓克明,副师长金宇、马逸飞,政委钟人仿,参谋长刘甦。
- 独立第7师,师长罗华生,副师长程启文、余勋光,政委邱子明,参谋长刘可天。
- 独立第8师,师长王人贵 ,副师长蔡久,政委邹衍。
- 独立第9师,师长廖仲符 ,副师长罗文华,政委钟民,参谋长冉泽。
- 独立第10师,师长赵东寰 ,副师长邓忠仁,政委崔国辉,参谋长王玉峰。
- 独立第11师,师长王效明 ,副师长李德山,政委宋景华,参谋长康干生。
[编辑] 参见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 辽沈战役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集团军
页面分类: 軍事小作品 |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