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秋节是東亞的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韩国/朝鮮的传统节日。
按照中国的农历,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目录 |
[编辑] 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传说唐太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中秋節的傳說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编辑]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在民間有多個版本留傳,以下為其中的一種:
相傳在遠古時代,天空有十個太陽。力大無窮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個太陽。第十個太陽則要按時起落,造福人民。後來,后羿又娶了嫦娥。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不死藥,只要吃了不死藥,就能成仙升天。后羿回家後就把不死藥交給了嫦娥。
不料,后羿的徒弟蓬蒙想偷吃不死藥,他趁后羿出門的時候偷偷闖進嫦娥的房間,逼她交出不死藥。嫦娥不肯,就把不死藥全部吞下,然後变成了仙女,往月宮(月亮)飛去。
[编辑] 节日习俗
- 赏月。
- 吃月饼。
- 玩灯笼。
- 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 在香港,除了月餅以外,楊桃、芋頭仔都是常見的食品。由於菱角現在比較難買,已經比較少見。
- 祭月即拜祭太阴娘娘。
- 台灣自1990年代起,中秋節流行烤肉的習俗,說法有很多種。一說廣告商影響,二說是夜間賞月時飢餓,野外烤肉便成為流行。
- 此外,亦有些地方的習俗會向長者或後輩送贈豬仔餅或長壽麵。
- 向親朋戚友送禮亦是韓國人過中秋節的習俗。所以他們亦叫中秋節做“韓國人的感恩節”。
[编辑] 台灣的中秋節
在台灣,陰曆八月十五的中秋節是個重要民俗節日,全國放假一天。至今,台灣一般民眾仍普遍有賞月吃月餅、柚子的習慣。
1980年代中期,台灣開始興起中秋烤肉的習慣,這習慣咸信是於此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生活西化,連帶影響傳統的民間習俗,嚴格講起來,台灣的中秋節烤肉的新節慶民俗應該是洋化烤肉習慣的延伸。[1]
另外,同時期臺灣兩家知名烤肉醬進行廣告宣傳戰,進一步炒熱中秋烤肉氣氛。近年在臺灣由南到北,即使是公寓或大樓的都會居民或是鄉村民眾,也會在中秋節當日選擇公園、路邊、海邊或自宅陽台、屋頂等地舉辦烤肉活動。
在去中國化的形勢下,台灣有人建議把中秋節改名為台秋節。
[编辑] 韓國的中秋節
韓國人的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 Thanksgiving Day,又名感恩節,因為秋夕在韓國是一個大節日,會一連放三天假。過去交通未發達之時,民眾都會利用這段日子回鄉探親。時至今日,每逢秋夕之前一個月,韓國各大公司都會大減價,以吸引民眾購物互相贈送。
[编辑] 越南的中秋節
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稱爲Tết Trung Thu(節中秋。“節”為喃音,“中秋”為漢越音)。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编辑] 日本的中秋节
日本的传统的中秋节被稱爲十五夜,也叫中秋明月、芋明月、栗明月。但是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日本人也會賞月,稱之為“月見(つきみ)”,屋內會陳列賞月團子(月見団子つきみだんご)、芒草(すすき)、七草(ななくさ)和秋季水果等等。
[编辑] 中秋诗词
有许多古代诗人写下了咏诵中秋节的诗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编辑] 参考文献
- 林之光,中秋的赏月天气,科技日报,200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