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乔治·沃克·布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国总统的标准格式可以采用比尔·克林顿的格式吗? --Samuel 2003年7月28日 15:19 (UTC)
- 当然可以,我们干脆可以把它放到Wikipedia:WikiProject美国总统。 --Lorenzarius 2003年7月28日 15:27 (UTC)
-
- 好哇!那就麻烦您了,呵呵。 --Samuel 2003年7月28日 15:46 (UTC)
目录 |
[编辑] 有幾點必須說明
第一次戰爭是聯合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認可發動的,攻打阿富汗的不是美國,而是聯軍。而2003年攻打伊拉克,是否定義為侵略,那就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再來,執行一項戰爭時(不論好壞)一定會伴隨者許多不幸而邪惡的問題發生,重要的事面對問題時,美國處理得當嗎?已經是既成事實了,我們只能就客觀事實進行論述,他處理的方式是什麼?合乎法治嗎?合乎人權嗎?
事實上至希特勒之後,發動多次戰爭的國家非常多,比如海珊在1980年發動兩伊戰爭,接者在1990年滅亡科威特,滅亡科威特之後又陳兵在沙烏地阿拉伯邊界。此類獨裁者比比皆是,用來類比一個民主國家的領袖,實屬怪異。
[编辑] 发动战争
两场战争都是布什发动的,没有人能否认吧?他是希特勒之后第一个连续在世界范围内发动多场入侵其他国家战争的事实也没有人能否认吧?如果有否认的证据,请先在讨论版贴出来。
huouinbouinbouihb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n
要别人否认请先提出你的肯定的证据
还有请对"反恐"的概念理解清楚 恐怖主义包括国家内部以武力威胁和恐怖气氛威胁打压民众的行为(既然叫主义 他就是一种行为和思想的总和) 虽然之前发动战争的理由是虚假的 但"反恐"已经得到全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 只不过定义不完全和美国民众所理解的内容相同 --咖喱肉粉 05:48 2006年4月25日 (UTC)--fyh0987
提个问题,没有指责任何人的意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有没有破坏人权?我个人认为,人权的最基本乃是人的生存权利,如果发动战争杀死很多平民的话,那这个国家就不能算是有“人权良好记录”的国家。ANTHONY LI
[编辑] 棒球
英文wiki上写的是“He played baseball and rugby union during his freshman and senior years。”是說英文wiki这句话有错误吗?(我這句問的可没有讽刺的语调,不要误会,因为本来英文上面就有很多事实错误啦,我碰到过不少。)--wooddoo (talk) 20:09 2005年6月7日 (UTC)
[编辑] 美国罗文斯坦学院...
这什么东西?...对真实性进行怀疑...
seamo 15:23 2005年8月29日 (UTC)
[编辑] 建议将照片上的名字改为中文
见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罗纳德·里根、吉米·卡特等。维基是面向不懂英文的读者的,不能过多出现英文。无名无形 01:28:49 2005年9月22日 (UTC)
[编辑] 有遺中立?
「乃於由2001年起先后对阿富汗、伊拉克進行反恐戰爭,期間雖然已宣佈獲勝,但直至2006年兩地駐軍仍不斷受到襲擊,美軍陣亡數字不斷上升。而戰爭也造成大量無辜平民傷亡,不少反對乔治·沃克·布什的人更以伊拉克戰事為據,指責乔治·沃克·布什乃世界頭號恐怖份子」
在第一行顯示他這樣的行為,會不會是反對者加上去,個人覺得會令Bush的支持者看得不舒服。--Flame 06:54 2006年11月12日 (UTC)
[编辑] 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5:58 2007年3月12日 (UTC)
- (!)意見质量应该没问题,但他还没卸任,所以我认为现在并不适合,如陈水扁一样。--出木杉〒 06:05 2007年3月12日 (UTC)
- (+)支持--Jean Havoc 01:06 2007年3月13日 (UTC)
- (=)中立——赞同左图右史的看法。--Quarty 13:00 2007年3月13日 (UTC)
- (+)支持--静宣 16:42 2007年3月16日 (UTC)
- (+)支持,雖然他沒卸任,但也夠標準了。--陋室★茶話★獻曝★工具與關注 03:21 2007年3月17日 (UTC)
- (+)支持,不成為優良條目就真是把編輯者的心血浪費掉了。--王者之王 Chaplin (☎) 08:33 2007年3月18日 (UTC)
分類:职业人物-政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