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书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成书于公元687年,他亲自以草书书写全书,原本现藏于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
原书共分六章两卷,第二卷作者尚未完成,现仅存第一卷。
《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其中提到反对写字如同绘画“巧涉丹青功亏翰墨”,认为书法审美观念要“趋变适时”,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清代思想家、书法家包世臣评价读《书谱》的感想为“余今日不啻亲承狮子吼也”,认为如果不是《书谱》这样明白地把草书笔法流传下来,草书很可能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