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金融危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zh-hk:亞洲金融風暴;zh-tw:亞洲金融危機;zh-cn:亚洲金融危机 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常見於香港).
印尼、南韓和泰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老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新加坡和台灣受影響程度相對較輕,但台灣卻面臨著“本土型金融風暴”的威脅。日本則仍是處在泡沫經濟崩潰後自身的長期經濟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風暴的影響並不大。
1997年,泰國經濟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國知名炒家索羅斯主導的量子基金乘勢進軍泰國,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後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開始炒賣港元,首先向銀行借來大量港元在市場上拋售,換來美元借出以賺取利息,同時大量賣空港股期貨。前者會使利率急升,導致股市下跌,從而在期貨市場獲利;同時一旦港元下跌,他們也可以同時在外匯市場獲利,可謂一石二鳥。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調高,隔夜拆息一度高達300%,並動用外匯儲備近1200億港元(約150億美元)大量購入港股,結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貨結算日被迫以高價平倉,損失嚴重,加上在俄國和馬來西亞同時受挫,最終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動用了大量外匯儲備投入股市,一度佔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為部分公司的大股東,一旦股市下挫聯繫匯率將有可能崩潰。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購買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場。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编辑] 數據
對美元匯率 | GNP(10億美元) | |||
97年6月 | 98年7月 | 97年6月 | 98年7月 | |
泰國 | 24.5 泰銖 | 41 | 170 | 102 |
印尼 | 2,380 印尼盾 | 14,150 | 205 | 34 |
菲律賓 | 26.3 披索 | 42 | 75 | 47 |
馬來西亞 | 2.5 令吉 | 4.1 | 90 | 55 |
韓國 | 850 韓圓 | 1,290 | 430 | 283 |
- 資料來源:Cheetham, R. 1998. Asia Crisis. Paper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U.S.-ASEAN-Japan policy Dialogu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June 7-9, Washingtion,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