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同文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京师同文馆,清末中国政府官办的外语人才学校。成立于1862年8月24日,1900年因庚子事变被迫停办,1902年被并入京师大学堂。
该校的倡始者是洋务派领袖恭亲王奕訢。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奕訢在时任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威妥玛的帮助下,请圣公会英籍传教士包尔腾担任首任总教习。该校隶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初设英文馆{相当于系),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学、格致(时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的统称)、化学等馆。学制分五年、八年两种。八年制又分前馆、后馆。后馆学有成效者升入前馆。学员兼学天文、算学、格物、化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
该校设管理大臣,最后一任管理大臣是孙家鼐,设总教习、副教习等职。先后在馆任职的教习有数学家李善兰、物理学家徐寿等。外籍教习有包尔腾、傅兰雅金、欧礼斐、马士、丁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