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民英雄纪念碑
|
|
---|---|
所在 | 北京市 |
分类 | 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 |
时代 | 1958年 |
编号 | 1-33 |
登录 | 1961年 |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央,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1961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目录 |
[编辑] 兴建缘由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北京修建纪念碑,以悼念为中国近现代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当天下午的天安门广场上,毛泽东和全体政协代表为纪念碑进行了奠基。此后开始了广泛的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在建筑学家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的主持下,确定了最终的建设方案。1952年8月1日起工程正式开工,到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
[编辑] 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占地约3100平方米,由碑身、须弥座和台基三部分组成。
碑体平面呈长方形,顶为歇山式顶。碑身用413块花岗石分32层垒砌而成。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达103吨,其上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碑身的左右两侧还刻有五角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纹图案。
高大的碑身由林徽音抱病设计的两层须弥座承托。上层小须弥座的四面刻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拼成的八个花环,以示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下层大须弥座的束腰部镶嵌着十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其中八幅作品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事件”,按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抗日战争)和“胜利渡长江”(渡江战役)。此外,在北面正中“胜利渡长江”的两侧还有两幅装饰性作品“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这十座浮雕的高度均为2米,宽2至6.4米,总长40.68米,一共雕刻了180个人物,是由刘开渠等人设计创作的。
纪念碑的台基也分为两层,上层呈方形,下层呈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两层台基的四面均为栏杆环绕,并设有台阶。整座人民英雄纪念碑共用1.7万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砌成,面对天安门,肃穆庄严,雄伟壮观。
[编辑] 历史事件
自从建成,这块纪念碑经历了几次政治事件。
1976年4月5日,天安门广场上发生以悼念周恩来为目的的四五运动,大量的花圈和诗歌布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广场。这一运动后被四人帮镇压,但运动中的诗歌后来被搜集出版,称为“天安门诗抄”。[1]
1989年4月16日,北京高校的学生把胡耀邦的遗照放在纪念碑上。后来的也有人把大字报等贴在这上面。在这里发生了六四事件。
[编辑] 参看
[编辑] 注释
页面分类: 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