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儒字(Chữ Nho或𡨸儒)又稱漢字(Hán Tự,也寫作Chữ Hán或𡨸漢),是越南语中曾經使用的汉字。儒字在越南文中通常在用来书写由中國語传入的汉字词,而其他固有詞由喃字(Chữ Nôm或𡨸喃)来书写,汉字教育在古代越南比較被重視,官方和知識份子通常能读写汉字。
[编辑] 字音
由于越南语引入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所以汉字的古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保留得很好,多数声母都得到了保留,特别是区分了舌根鼻音声母的ng(疑母)、喻母跟零声母的汉字。比如“鱼”念 ngư,“俞”念 du ,“于”念 ư。当然部分声母出现了变异,例如:“西”念 tây,“民”念 dân。
越南语的汉字音韵尾出现了4个变异,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它对汉字韵尾保留的完整性。古汉语韵尾收 n, m, p, t 的汉字在越南语中依然收 n, m, p, t。例如:判 phán、帆 phàm、法 pháp、发 phát。
古汉语尾韵收ng的汉字在越南语中分化成 ng, nh 两个韵尾,具体的分化规则是韵母是洪音(a, o, ơ, u, ư)的时候,韵尾是 ng(例如:空 không,光 quang,浓 nùng);韵母是细音(念/ɛ/时的a, i, e)的时候,韵尾是 nh(京 kinh,生 sinh,成 thành)。
在原漢字文化圈国家中,越南、日本跟韩国在引入汉语词汇的时候都不同程度的保留了汉字的古汉语发音,但是只读越南语引入汉音的时候,连声调都一并保留。虽然越南语将古汉语的两个入声调归入了两个去声调(锐声跟重声)中,但是还是完整重现“平上去入分阴阳”的8个声调,因为入声字带有 p, t, c/ch 韵尾,非常容易同去声字分别开来。
[编辑] 參見
[编辑] 外部連結
- 越南語的改進研究 注意此網頁的內容純屬個人觀點
页面分类: 使用Unicode扩展汉字的条目 | 汉字 | 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