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公共图书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這類的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目录 |
[编辑] 中国公共图书馆概况
在中国来说公共图书馆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状况及藏书量相对会有很大的差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广大人口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0.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美国这一比例是2/3,英国是58%。美国每1.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1]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5.9%,90.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2]
[编辑] 公共图书馆分类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在省,市,县,乡等地域划分的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建立的。 依次分类为:
- 国家图书馆
- 省级图书馆
- 市级图书馆
- 县级图书馆
[编辑] 国外公共图书馆分类
- 城市图书馆
- 教会图书馆
- 中小学图书馆
- 音乐图书馆
- 青年图书馆
- 医院图书馆
- 监狱图书馆
- 工具书图书馆
- 盲人图书馆
- 军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