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東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東街 | ||||||||||||
---|---|---|---|---|---|---|---|---|---|---|---|---|
資料 | ||||||||||||
|
||||||||||||
鄰近街道 | ||||||||||||
皇后大道、莊士敦道、太原街、交加街 |
利東街,俗稱喜帖街或印刷街,位於香港島灣仔區,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由於市區重建計劃,利東街道的業權現已被收回,並已於2005年11月6日凌晨零時起復歸政府所有,使印刷店絕跡。收回重建後,利東街的所有樓宇以及店舖均已經重門深鎖,而店舖門外亦已貼上了市建局的告示,寫著「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This is an Urban Renewal Authority property)」。當地居民現正爭取在重建計劃中保留喜帖街的特色。
經過一輪擾攘多時的收購問題之後,市建局終在2006年10月底一統利東街的所有業權,並於短期內正式「清場」,展開清拆及招標工作。
目录 |
[编辑] 歷史
在1950年代,香港政府將印刷店集中在位於灣仔南部,位於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之間的利東街,有傳目的是方便監管,以防它們印刷非法物品。而這些小店逐漸發展各種型式的印刷品,例如信封、信紙和名片。1970年代不少印刷店亦開始印刷各式各樣的喜帖、利是封及揮春等。1980年代在香港逐漸為人所知。舉辦婚禮的新人,幾乎每一對都會去喜帖街比較選購。2004年初,香港政府計劃重新開發此區,並命名為H15。此舉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一些反彈,並與政府協商保留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喜帖街。2005年11月5日,政府正式回收利東街的業權,大部份樓宇已經重門深鎖,十室九空。
[编辑] 特色
利東街作為喜帖街或印刷街的主題,是香港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而且利東街的建築,除面向莊士敦道及皇后大道東的數棟為高樓外,全為1950年代至1960年代的唐樓;整齊劃一,而且天台相通。而在地下的印刷店,善用了唐樓的特點,發展出廠店合一的一站式銷售服務。店鋪的外半部為陳列室和接待及銷售處,內半部則為印刷的廠房。由於整條街道有很多印刷店可供選擇,因為成為了很多香港人採購印刷品的首選之地,甚麼吸引到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購買一些富有中國特色的印刷品留為紀念。
[编辑] 重建計劃
早於1999年,香港城市規劃委員會已有意將利東街重新發展成一個綜合發展區。2004年初,香港市區重建局正式將灣仔南部部份地區,即利東街及其附近一帶,納入H15市區重建計劃,引起當地居民迴響。不少人認為重建區內的樓宇並非特別殘舊,沒有需要即時進行重建。而且很多人亦憂慮重建計劃會扼殺了利東街甚至灣仔舊區的傳統特色。
2004年中,市區重建局曾舉行設計比賽,徵求利東街重建計劃的設計概念,但最後選出5個概念上有衝突的作品作為優勝者。而於2004年底,灣仔利東街居民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一個重建的方案,成為香港首個由居民設計的市區重建方案,著重保留舊區原貌,惟城市規劃委員會以方案不夠專業等理由,拒絕考慮這個方案。
2006年,市區重建局向灣仔區議會提交發展藍圖,採納H15關注組的「啞鈴」重建方案,將樓高20至40層的4座新住宅大樓,如「啞鈴」般分佈在利東街南北兩端入口,避免形成「屏風」效應。4座住宅的總建築樓面達78.5萬平方呎,提供1415個面積約600平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市建局並計劃把利東街變成100米的購物步行街,街道中央則重建成樓高4層的低座商場建築群,約10萬平方呎的商業樓面將劃分成約100間樓上舖和40間地舖,讓不同特色的街舖自由入主經營,昔日喜帖街的印帖商戶日後可再入標,重返喜帖街經營。而項目內共有3個共3.2萬平方呎的休憩廣場,改善區內綠化和通風。
[编辑] 參見
香港灣仔舊區街道 |
---|
日街 | 月街 | 星街 | 進教圍 | 光明街 | 聖佛蘭士街 | 電氣街 | 永豐街 | 天寶街 | 永豐西街 | 萬茂徑 | 萬茂臺 | 秀華坊 | 適安街 | 捷船街 | 厚豐里| 竹居臺 | 鳳凰臺 | 賢華里 | 賢華臺 | 石溪里 | 石水渠街 | 景星街 | 慶雲街 | 吉安街 | 隆安街 | 堅彌地街 | 聚賢里 | 晏頓道 | 蘭杜街 | 李節街 | 機利臣街 | 聯發街 | 船街 | 大王西街 | 大王東街 | 汕頭街 | 廈門街 | 利東街 | 春園街 | 三板街 | 交加街 | 麥加力歌街 | 太原街 | 太和街 | 三角街 | 灣仔道 | 巴路士街 | 茂羅街 | 克街 | 安樂里 | 天樂里 | 普樂里 | 交加里 | 活道 | 永祥街 | 救世軍街 | 愛群道 | 德仁街 | 永寧街 | 日善街 | 崇賢里 | 崇德街 | 立德里 | 祥德里 | 仁德里 | 肇堅里 | 灣仔峽道 | 摩理臣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