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利率通常以一年期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計算。
利率是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亦用以控制例如投資、通貨膨脹及失業率等,繼而影響經濟增長。
目录 |
[编辑] 利率出現的原因
- 延遲消費:當放款人把金錢借出,就等於延遲了對消費品的消費。根據時間偏好原則,消費者會偏好現時的商品多於未來的商品,因此在自由市場會出現正利率。
- 預期的zh-cn:通胀; zh-tw:通膨:大部份經濟會出現通貨膨脹,代表一個數量的金錢,在未來可購買的商品會比現在較少。因此,借款人需向放款人補償此段期間的損失。
- 代替性投資:放款人有選擇把金錢放在其他投資上。由於機會成本,放款人把金錢借出,等於放棄了其他投資的可能回報。借款人需與其他投資競爭這筆資金。
- 投資風險:借款人隨時有破產、潛逃或欠債不還的風險,放款人需收取額外的金錢,以保證 在出現這些情況下,仍可獲得補償。
- 流動性偏好:人會偏好其資金或資源可隨時供立即交易,而不是需要時間或金錢才可取回。利率亦是對此的一種補償。
[编辑] zh-tw:實質; zh-cn:真实與zh-cn:名义; zh-tw:名目利率
名義利率是以在借款期間獲得或支付利息的數額計算的利息。
假設一個家庭把1000元存進銀行1年,並獲得100元的利息。在年底其結餘是1100元,而名義利率則是每年10%。
真實利率計算了所獲得利息的購買力,是把名義利率以通脹率作調節。如果該年的通脹率是10%,在年底戶口裡的1100元,只能與1年前的1000元購買相同數量的貨品,因此其真實利率是0%。
根據費雪方程(Fisher equation),在存款期間的真實利率是:
-
- ir = in — p
p = 該段期間的實質通貨膨脹率
投資的預期真實回報是:
-
- ir = in — pe
- in = 名義利率
- ir = 真實利率
- pe = 期間的預期通貨膨脹率
[编辑] 市場利率
市场利率的形成,是源於市场机制形成的金融市场,在政府管制利率的市场是没有意义的。在政府管制的市场,基准利率的高低由金融监管当局直接规定的,并允许其在一定阀值范围内上下浮动;在利率并非由政府金融监管当局直接规定的市场,市场利率的形成受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影响。一般而言,市场利率是在债券市场上形成的,而具有代表性的债券品种主要是政府债券。当购买政府债券的多方占主导,即购买政府债券的买方大于卖方,那么就会抬高债券的实际交易价格,从而导致政府债券票价格与实际交易价格的差额减小,进而使得收益率的减小,从而导致市场利率的下降;反之,则市场利率上升。
[编辑] zh-cn:宏观; zh-tw:總體經濟學上的利率
[编辑] 投資、生產與失業率
在宏觀經濟學上,利率是決定投資的重要指標。假如利率上升,銀行存款會增加,投資便會減少,造成國民收入的減少。
利率通常由政府的金融機關,例如各國中央銀行或美國的聯邦儲備局制訂,作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金融機關會承諾以指定的利率購入或賣出該國貨幣,由於金融機關的龐大交易量,能夠有效地設定短期債券的名義利率(in)。
透過轉變in,金融機關可以影響所有欲投資者在貸款時面對的利率。投資會因利率的轉變而大幅度受影響,繼而影響國民收入。
根據奧昆定律(Okun's Law),生產的增減會影響失業率。
[编辑] 貨幣與通脹
貸款,債券及股票有部份貨幣的特性,因此包括在廣義的貨幣zh-cn:供應; zh-tw:供給上。
透過調整in,政府金融機關可令市場改變貸款債券及股票的總額。較高的真實利率將降低廣義貨幣供應。
根據貨幣數量理論(Quantity theory of money),增加貨幣供應將造成通貨膨脹,代表著利率可影響未來的通貨膨脹水平。在預期會出現通脹的情況下,政府金融機關將可能提高利率以作調節。假如預期經濟會放緩,則可能減低利率以刺激投資。
[编辑] 數學上的定義
由於利息與通脹通常以轉變的百分比來表示,以下公式是約數公式。
-
- in = ir + pe
可更準確地寫成:
-
- ir = [(1 + in)/(1 + pe)]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