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所編輯的大型類書。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陳夢雷原本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東巡,得以放還,侍奉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讀書。在這段優遊的歲月裡,康熙四十年十月陳夢雷根據「協一堂」藏書和家藏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編纂《圖書彙編》一書,前後花了四年半(1701年—1706年)「目營手檢,無間晨夕」,共有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分曆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彙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干部,共6117「部」,初版本有5020大冊,50多萬頁,1.7億字,萬餘幅圖片,引用書目達六千多種,分裝576函。是現存最大部的類書(因《永樂大典》大多已燬)。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譽目錄、凡例為一冊上呈”,康熙御覽後認為尚需修訂增益,改賜書名《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元年(1723年)下令經延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1669年—1732年)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蔣把陳之名字改寫為自己的名字,他重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共收醫書520卷,採集歷代名醫著作,分門別類,為中醫學類書之冠,於雍正六年完成。
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匯編啟」提到:「凡在六合之內,鉅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清代重臣張廷玉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中外學者譽為“康熙百科全書”,是《大不列顛百科全書》5倍左右字數,份量僅次於維基百科(是大英百科全書的15倍以上)。
[编辑] 印刷版次與流傳
- 本書編成後,於雍正四至六年(1726年至1728年)由清內府用銅活字排印成64部(未計試印本樣本1套),稱「銅字版」,至今僅存十餘部,在國家圖書館與台灣故宮博物館皆有藏。
- 光緒十年(1884年)起設立「圖書集成館」,以三號扁體字鉛印1500部,稱「鉛字本」或「扁字本」,四年後印齊。
-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光緒帝令上海同文書局石印100部,稱「同文版」或「光緒版」。此版本附有清代龍繼棟所作《考證》24卷,訂正原書引文錯訛脫漏之處約2萬條,書籍用於清政府贈送外國或頒賞大臣,共耗白銀50萬兩。此版本因50套存書在上海倉庫失火焚毀,流傳稀少。
另清末時期一整套索價白銀1萬兩。 - 民國23年(1934年)上海中華書局據康有為所藏雍正銅活字本影印之縮印線裝裝訂808冊(後8冊為考證),稱「中華版」,於1940年出齊,是迄今最通行之版本。
- 1986年起,中華書局與巴蜀書社合作,據中華書局縮印本重新影印並改裝為121冊,並新增《簡明索引》一冊。
- 2006年中國大陸齊魯書社與國家圖書館合作,把館藏雍正銅字版原大小影印,手工線裝出版50套,售價49萬圓人民幣。
- 1999年起該全書在台灣以雍正銅字版(書藏故宮博物館)為藍本製作電子化版本(由東吳大學中文系負責)出售。而相關書籍與研究論集亦隨之出版,如2001年11月出版之《古今圖書集成研究》、2006年11月出版之《古今圖書集成圖集》
[编辑] 目錄
六匯編 | 三十二典 | 六千餘部 | 一萬卷 | 各部類目 |
歷象匯編 | 乾象典 | 21 | 100 | 天地、日月、星辰、風 |
歲功典 | 43 | 1166 | 春、夏、秋、冬 | |
曆法典 | 6 | 40 | 曆法、漏刻 | |
庶徵典 | 50 | 188 | 旱災、水災 | |
方輿匯編 | 昆輿典 | 21 | 140 | 土、泥、石、水、泉、井 |
職方典 | 223 | 1544 | 京畿、清代各府建置沿革等二百二十二部 | |
山川典 | 401 | 320 | 山、湖、海等四百零一部 | |
邊裔典 | 542 | 140 | 朝鮮、日本、于闐、天竺、琉球等五百四十二部 | |
明倫匯編 | 皇極典 | 31 | 3000 | 君臣、帝紀、用人、聽言等三十一部 |
宮闈典 | 15 | 140 | 后妃、宮女、公主、駙馬等十五部 | |
官常典 | 65 | 8000 | 翰林院、宗人府、將帥、節使等六十五部 | |
家範典 | 31 | 116 | 祖孫、父母、兄弟、姐妹等三十一部 | |
交誼典 | 37 | 120 | 師友、師弟、朋友等三十七部 |
[编辑] 外部連結
- 《古今圖書集成的四種版本》中國網200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