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帝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咸丰帝 | |
---|---|
姓名 | 愛新覺羅奕詝 |
庙号 | 清文宗 |
谥号 |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 懋德振武聖孝淵恭 端仁寬敏顯皇帝 |
陵墓 | 定陵 |
政权 | 清朝 |
在世 | 1831年—1861年 |
在位 | 1850年—1861年 |
年号 | |
咸豐 |
清文宗咸豐(显)皇帝,爱新觉罗氏,讳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道光帝第四子。生于北京圆明园之澄静斋,二十岁继帝位,年号咸丰,在位十一年(1850年-1861年)。卒于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葬于定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得年三十一岁,庙号文宗,谥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咸豐帝早期勤政,登基後明詔求賢,先後將穆彰阿和耆英革職,朝政漸有生氣,但無奈清朝已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在位十年“飛蝗七載”,天災人禍不斷,先後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外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進一步丧失了主权,大清国逐漸淪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国家。最後被迫把東北大片土地割讓予俄國,是為中國近代一大悲劇。
[编辑] 大事年表
-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詝出生。后受教于杜受田。
-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詝繼位。是年太平天國起事。
- 咸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是年曾國藩建湘軍。
- 咸豐五年四月,李開芳被俘,太平天國北伐軍覆沒。
- 咸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發生。九月,「亞羅號事件」發生。
- 咸豐八年四月,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五月,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及《中法天津條約》。十月,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
- 咸豐九年五月,清大沽守軍擊退英、法艦隊。
- 咸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八月,咸豐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佔北京。九月,《中英北京條約》及《中法北京條約》立。十月,《中俄北京條約》立。十二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
-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在承德去世。其子载淳年仅六岁。
[编辑] 后妃
- 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咸豐即位前即去世。
- 孝贞显皇后,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藍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楊阿之女,道光十七年生,文宗死後,與西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崩,年四十五,相傳為西太后所害,曰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 孝钦显皇后,懿貴妃叶赫那拉·杏貞,滿洲鑲蓝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征之女,道光十四年生,文宗死後,與東太后垂簾聽政,即慈禧太后,光緒三十四年崩,年七十四,曰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庄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諡號長度超過清朝開國皇后,及孝德與孝貞兩位正宮皇后,為清朝歷代皇后最長者。生一子,穆宗即同治皇帝載淳。
-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主事慶海女,道光十七年二月二十七生,咸豐元年入宮,二年五月初九,封為麗貴人,四年十二月二十四,封為麗嬪,五年五月初七,晉為麗妃,穆宗登極後,尊封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光緒帝尊封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崩,年五十四,生一女,榮安固倫公主。
- 玫贵妃,徐佳氏,皇二子生母;
-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
- 璈妃,那拉氏;
- 禧妃,察哈拉氏;
- 吉妃,王氏;
- 庆妃,索绰罗氏;
- 婉贵妃;
- 云嫔,武佳氏,咸丰帝为皇子时宠妾;
- 容嫔,伊尔根觉罗氏;
- 王寿嫔,那拉氏;
- 玉嫔,那拉氏。
咸丰共生有2子1女。
清朝皇帝 | ![]() |
---|---|
前任:父亲旻宁 爱新觉罗·奕詝(1850年-1861年间执政) 继任:长子载淳 | |
后金:天命 • 天聪 崇德 • 顺治 • 康熙 • 雍正 • 乾隆 • 嘉庆 • 道光 • 咸丰 • 同治 • 光绪 • 宣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