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化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商品化是指將非商品轉變成商品的過程,亦即將原本不屬於經濟領域的事物加上商業價值,例如將原本應為公共服務的教育事業私人化、財團化,導致教育本身也商品化。
[编辑] 批評
一般人講過商品化通常都有不好的意思,馬克斯更是嚴厲批評商品化對社會的衝擊。其中,對商品化最主要的批評是它忽略了個人往往很難忍受不斷改變的市場。
[编辑] 教育商品化
所謂「教育商品化」 就是「教育市場化」與「教育企業化」, 要達到此二化,首先政府與國家就要退出教育部門,逐年減少對各級學校的教育預算支出,才能放任市場經濟機制介入與支配,也才能迫使大學淪為販賣文憑的「學店企業」,從而,在服膺「最大效益/最小成本」的企業營利公式指導下,上課性教育軟硬體設備(譬如教室、電腦室、英語教室與實驗室等)的投資一定遠遠優先於課餘性教育軟硬體設備的投資(例如宿舍教育、社團教育、圖書館的書籍採購、K書空間、不受他人打擾的學習討論空間,與供學生們辦活動的公共空間等)!
這一方面,前者投資是校方無法推諉轉嫁給學生們自行承擔或解決,例如,在超收學生後,教室太少,總不能要求學生們自己出錢增建教室、在校外租教室或晚上十點上課?而後者投資則很容易推諉轉嫁給學生們自行處理,如校方刪減社團經費可由社團向社員收費補足、透過形式上「公平」的抽籤將學生趕出去租住校外宿舍等等。
另一方面,則是長期沿習而未加批判反省的「學分主義」大學教育思維,強化了上述前者投資遠遠優先於後者投資的普遍現象。所謂「學分主義」,就是以設定為「學分」的課業學習才是大學教育的核心內容,而宿舍教育、社團教育、圖書館的使用與擴充與課外活動等等,向來不被設定為大學「學分」,因此,就被既有的大學教育主流思維視為邊緣、可有可無的位置,所以,也就反應在校方的投資與經費運用的決策上,當校方為了增加營收而超收學生,卻不增建宿舍,宿舍短缺危機就不斷惡化了!推動教育商品化的國家以歐美國家為主~教育商品化不全是好的~進年來很多教學團體都反對教育商品化!
[编辑] 藝術商品化
指藝術活動與商業結合的現象,借由商業行為的功效主義來推動藝術發展,有助於藝術活動的推廣,讓人人有機會享受藝術,人人可以擁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