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National Chi Nan University |
|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校徽 以校名暨南(CHI NAN)之「C、N」字首,融合中國傳統紋飾及地球形設計而成 |
|
校訓 | 誠樸弘毅、務本致用 |
---|---|
創校 | 1995年設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類型 | 國立大學 |
校長 | 張進福 |
所在 | 台灣、南投縣 |
校園 | 郊區 |
面積 | 150公頃 |
系所院 | 3學院、16學系、30研究所/中心 |
教員 | 215人 教授 37人 副教授 58人 助理教授 112人 講師 9人 |
學生 | 4,509人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網站 |
目录 |
[编辑] 歷史
二十世紀初,東南亞華僑界人士認為華僑子弟應接受更多中華文化教育。另一方面由於當時歐洲勢力在東南亞的發展不利華僑,華僑需要更高等的教育。因此華僑人士向清朝政府請願,要求為華僑子弟成立更高等的學校。1906年,兩江總督端方設立「暨南學堂」。端方好古文,「暨南」是取尚書禹貢「朔南暨,聲教訖于四海」,自中國向南洋傳揚中華文化之義。而當時校歌之中,也可看到華僑欲與歐洲勢力在東南亞抗衡之意圖。
1991年,台灣政府成立了「國立暨南大學設校規劃小組」。當時為六年國建計畫之中的以下目標:一、增加全國高等教育學校,二、強化僑生教育,三、學校培養產業基礎,四、減少台灣區域發展不均,決定在南投成立一所綜合型、重視僑生的大學。1992年選定校址,當時是位於埔里桃米坑的一塊台糖公司的土地。1995年7月1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正式成立。
如今位於台灣省南投縣埔里鎮台二十一線公路旁台地上的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為占地達一百五十公頃的高等教育學府,校地寬廣、景色優美,漫步其間,隱約可感受到自由的學術研究風氣與學生熱情奔放的活力。
[编辑] 僑生、港澳生與外籍生
暨南國際大學目前僑生、港澳生與外籍生數目不多,佔學生總數比重亦有降低的趨勢,佔總體學生總數已不到5%。九十三學年度有254人。僑生多半來自緬甸,馬來西亞,印尼等地區,亦有來自南美洲、印度等地。港澳生則是來自香港澳門的學生。許多學生在入讀暨大前會在台北僑生大學先修,因此許多學生在僑大就已互相認識。
[编辑] 學術單位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肩負高等教育學術卓越的責任,近年由於不斷地進步、成長,目前已擁有共三個學院與六個研究中心。
- 人文學院
- 附屬單位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參考資料
- 暨南大學校史室
- (關於僑外生人數)《2005 回國升學僑生概況統計,九十三學年度》,教育部統計處,頁21-39
[编辑] 電子佈告欄系統
目前校內共有由電算中心與各系所架設的電子佈告欄站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