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话题。长期以来,家庭暴力往往由于现实亲属关系和利益的约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隐蔽性。
什麼是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就是發生在家庭中的感情或身體上的虐待,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威脅。 家庭暴力涉及的成員有:配偶,雙方以前的配偶,父母,孩子,繼父母帶來的孩子,有血緣關係的其他人,同居的人,殘疾者與照顧他們的人, 正在戀愛,已確定戀愛關係或已訂婚的人,由現在婚姻或以下婚姻而產生的親戚關係
目录 |
[编辑] 心理分析
[编辑] 施暴方
施虐者的性格、價值觀及行為模式是構成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其中的特徵包括:
- 脾氣暴戾,愛以暴力解決問題。
- 妒忌心重,凡事干預家庭成員的行為及社交生活。
- 以個人期望、需要及利益為依歸。
- 習染不良嗜好,如酗酒或賭博,或患有精神病,令其自制能力減弱。
[编辑] 權力與控制
[编辑] 受暴方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可分為以下幾類:
- 兒童(子女):身體發展脆弱而易受傷、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發展障礙、遲緩或不健全,會提高兒童受虐的危險性,受虐的兒童將來亦可能變成施虐者。
- 女性(妻子):被毆打婦女被形容成依賴、低自尊,會有無助感;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的機率是高的。
- 男性(丈夫):被毆打男性會覺得失去尊嚴,由於傳統觀念認為男性是強者,因此不少受虐男性不敢求助。
- 老年人(父母或祖父母):老年人行動較遲緩、體弱多病、記憶力衰退,容易被家人視為負累而遭受虐待。
- 兄弟姊妹:一般來說,手足暴力的程度,若沒有超過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通常都不會引起研究者和社會大眾的關注。
當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體驗或是目睹暴力的經驗愈多,就愈有可能會毆打父母。也就是說視暴力為解決衝突的合法方式的家庭,就愈有可能處在各種型態的家庭暴力危險中。
[编辑] 危害
[编辑] 社会危害
[编辑] 个人危害
[编辑] 防范
[编辑] 国家行为
[编辑] 个人行为
[编辑] 参考
<<保護生命 如何遠離家庭暴力>> Susan Murphy Milano
- 南方网社会频道 家庭暴力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