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封禁方针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封禁,又称为封锁,是防止一个帐号、一个/一段IP地址,或者一个人参与维基百科编辑的技术处理。对于维基管理人员来说,其权利在封禁时也同时受到影响(请参见本文“封禁后果”一节)。
封禁一般用来应对破坏,由管理员决定并实施。管理员也有权在本文中提及的其他情况下实施封禁,请详见“需要封禁的情况”一节。封禁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唯一目的就是防止维基百科遭到破坏。如果没有明确说明,封禁的默认期限是24小时,而且如果相应编辑者同意停止破坏行为,可以缩短甚至免除封禁。管理员实施封禁的时候,建议在被封禁用户的对话页留下一个{{Test5}}(被封禁提示),以及封禁的原因和证据。
任何用户都可以在当前的破坏页面或者本文中提及的其他相应页面中提出封禁请求。如果证据充分,管理员有权立刻实施封禁。不过,管理员也有权拒绝执行被请求的封禁。
目录 |
[编辑] 需要封禁的情况
[编辑] 破坏
主方针:Wikipedia:破坏。请在Wikipedia:当前的破坏中报告。
管理员有权封禁破坏者的帐号或者IP地址。管理员可能用自己的经验来应对经常性破坏,但维基百科没有相关的正式方针。非经常性的破坏者在被封禁之前一般会受到警告,但对于有计划经常性的破坏者的封禁一般没有事先警告。
[编辑] 过度回退
主方针:Wikipedia:回退不过三原则。
管理员有权封禁违反回退不过三原则的用户。当多名用户违反该原则时,管理员应对等的封禁各方。
[编辑] 威胁用户安全的人身攻击
主方针:Wikipedia:不要人身攻击。
在可能使其他维基编辑者遭到政府、雇主公司或他人的政治、宗教或其他迫害的行为(包括维基百科网站以外的行为)或者威胁出现的情况下,管理员有权立即做出相应封禁,该封禁可以是无限期的。
[编辑] 暴露个人信息
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暴露他人个人信息的用户可能被封禁,管理员有权根据情节严重性和重犯可能决定包括无限在内的任何封禁期限。
[编辑] 個人傳記
[编辑] 扰乱
管理员有权封禁扰乱维基正常运作的IP地址或帐号。扰乱行为包括:
- 修改有署名的留言
- 故意误导的编辑
- 骚扰(en:Wikipedia:Harassment)
- 嚴重人身攻击。
用户在被封禁之前一般会被警告。
管理员有权封禁多次进行扰乱性编辑的新帐号。如果解封的帐号继续扰乱维基百科,或者有理由相信其扰乱行为將會持续,管理员有权继续封禁。
以本小节为依据的封禁可能引发争议。
[编辑] 侵犯版权和抄袭剽窃
未经许可而将他人的作品加入维基百科的行为是不允许的。侵犯版权和抄袭剽窃会导致严重的道德、法律和声誉问题。
如果对是否侵权有争议,争议内容应该暂时删除,直到争议解决。管理员有权在警告之后封禁多次不断将有版权争议的内容加入维基百科的编辑者。
[编辑] 不恰当的用户名
主条目:Wikipedia:用户名。
根据用户名规则,维基百科不允许煽动性的、误导性的以及其他不恰当的用户名。管理员有权封禁不恰当用户名对应的帐号。模仿他人合理用户名的用户名也是不恰当的,管理员有权立即封禁。
[编辑] 公用帐号
在维基百科中,一个帐号不应该多人分享。多人分享一个帐号一般被认为是匿名并不正当的获得声誉的行为。用公用帐号保持自己匿名没有必要,因为任何人甚至不需要注册就可以自由编辑维基百科,而注册帐号也没有任何限制。如果一个帐号的拥有者(如果是其他人,则属于“暴露个人信息”)公布密码,这个帐号就被认定为公用帐号。管理员有权一经发现立即封禁公用帐号。
[编辑] 机器人
主条目:Wikipedia:机器人。
机器人必须事先在Wikipedia talk:机器人中得到批准,并遵守相应规则。管理员有权根据自己的判断封禁可能或已经失控的机器人。
[编辑] 封禁不適用的情況
以上應已囊括所有封禁情況,除非維基社群达成共識,否則在其他情況下不應封禁。管理员决不可以在爭議中封禁反對者以取得優勢,也不可以自我封禁强迫自己放假。
[编辑] 被封禁的影響
被封禁的用戶可以閱讀條目、設定用戶參數,但當按「編輯」鍵時,會連到封禁頁面,解釋用戶被封禁的原因,以及列出解禁的方法。被禁用戶的IP地址會被「自動封禁」,但根據內部設定,就算用戶被永久封禁,其IP地址只會被封禁24小時。封禁不影响管理員或行政員的其他能力,若因條目爭議而被封禁,他/她應當自律不就相關條目使用管理员特权,否則可能會被暫時褫奪權力。
[编辑] 意外封禁
有时候,浮动IP用户可能被封禁,这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所使用的IP地址以前被破坏者使用过。如果可以更换IP地址,则问题一般可以解决,否则该用户可以向任何管理员发email通知此事(参见Wikipedia:管理员列表)。模仿被封禁用户也可能导致意外封禁。因此,请勿模仿被封禁者和破坏行为。
[编辑] 管理员指南
[编辑] 如何封禁
管理员可以选择特殊页面->“封禁用户/IP地址”链接,会出现Special:Blockip页面,该页面有进一步的说明。“Special:Blockip”也可以通过选择最新更改中为登录用户旁边的“封禁”链接到达。
管理员所填写的“封禁理由”会在当该用户试图编辑的时候显示,也会显示在封禁日志和 封禁列表中。在被封禁用户讨论页应该标明封禁决定,这样其他用户可以得知该用户被封禁及不能回复其讨论页的留言。
[编辑] 封禁期限
封禁应明确封禁期限,格式可参见tar手册。不过,封禁也可以是“无期”的,及永久的封禁,除非有管理员对其解除封禁。如果不填写封禁期限,系统会显示错误信息。
维基百科存在多于一个管理员同时封禁一个用户的情况,此时封禁期限以最短的为准。封禁期限的决定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 破坏:对动态IP地址的封禁期限一般短于24小时;对静态IP地址的封禁期限初犯一般短于24小时,重犯者的封禁期限最长可以至1个月;登录用户也可以类似的对帐号进行封禁。封禁不应用于应对偶然破坏事件。
- 过度回退:最好在违反者讨论页给出封禁通告,并在通告中提供违规行为的链接。被封禁的管理员禁止私自解除封禁。
- 威胁用户安全的人身攻击:相关管理员应该将他们的行为和解释秘密告知仲裁委员会成员和吉米·威尔士。(Sysops applying such sanctions should confidentially notify the members of the Arbitration Committee and Jimbo Wales of what they have done and why.)
- 扰乱:封禁期限为:1)动态IP地址最长24小时;2)静态IP地址处犯最长24小时,累犯可增长到无期;3)新帐号最长可到无期;4)违规的傀儡一般无期。但是,无限期封禁不应该实施于偶然事件,如果某IP地址或者帐号的行为混合有用的编辑和扰乱性的编辑,也不适于无限期封禁。
- 不恰当的用户名:相应IP地址可保留Wikipedia:自动封禁(en:Wikipedia:Autoblock)。在封禁之前,应该先警告。一般模仿用户名的情况,应该警告并建议用户更换名称。管理员可以通过对用户名的无限期封禁强迫用户该名。封禁时应在用户讨论页通告,并做相应的解释。对不恰当用户名相应的IP地址的封禁应该慎重实施。
- 公用帐号:如果封禁,一般应给出封禁通告,并指出用户没有使用公用帐号的必要。对于被公布的帐号密码,除了封禁,任何用户还可以在相应的参数设置页修改该密码。
- 机器人:一般期限为24小时,这足以保证机器人操作者做出回应。
[编辑] 封禁地址段
当破坏或者扰乱用户的IP地址被封禁几次后,他/她更换IP地址继续破坏或扰乱,这时可以考虑封禁IP地址段。一般这种封禁会附带产生无辜者,所以决定时一定要谨慎,要考虑到无辜用户被牵连造成的损失,同时封禁的地址段尽量小。
对IP地址段的封禁需要管理员对二进制运算有所了解,并有一些特殊要求,请参见源维基:段封禁。
[编辑] 解除封禁
所有被封禁的帐号和IP地址都列在Special:Ipblocklist里。在每一个帐号或IP地址旁边都有一个解封链接,点击此链接,然后输入解封理由,再点击解封此地址按钮。
[编辑] 如果你反对某个封禁
如果你(作为管理员)反对另一个管理员实施的某个封禁,请与该管理员联系并进行讨论。一般需要以下理由中的一个:
- 封禁该用户的理由不成立;
- 封禁该用户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如果一个封禁决定有明显的错误,而实施封禁的管理员又不在线,你可以解除该封禁。但务必解封之前通知实施封禁的管理员并在管理员通报板留言进行说明。明显错误封禁如:封禁理由是违反三回退原则,但很明显该用户只进行了三次回退。
[编辑] 有争议的封禁
容易引起争议的封禁有:
- 对怀疑是傀儡的封禁;
- 对怀疑是被封禁用户的封禁;
- 对有贡献登录用户的封禁;
- 对进行扰乱性编辑用户的封禁;
- 缺乏方针支持的封禁。
如果管理员确信以上封禁有必要,请
- 更仔细的取证;
- 检查相关方针;
- 联系其他管理员共同讨论;
- 在封禁通告中详尽解释封禁原因;
- 做好与其他维基用户讨论的准备。
对一个用户不断的封禁和解封被称为封禁战。封禁战是十分有害的,要极力避免。解封之前尽可能同实施封禁的管理员讨论,并理解他们可能更了解整个事件的经过和细节。
[编辑] 参见
页面分类: 英语维基百科正式方针 | 维基百科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