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理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也作前景理论)是决策论的期望理论之一,认为个人基于参考点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利用展望理论可以对对风险与报酬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此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大成果之一,1970年代,丹尼尔·卡尼曼和特沃斯基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针对长期以来沿用的理性人假设,从实证研究出发,从人的心理特质、行为特征揭示影响选择行为的非理性心理因素。
[编辑] 理论内涵
人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选择,取决于结果与展望(预期、设想)的差距而非结果本身。即,人在决策时会在心里预设一个参考标准,然后看结果与这个参考标准的差别是多大。例如,一个人展望(预期)奖金将上涨500元,结果奖金涨了500元,他会觉得没什么;但如果相反奖金降低100元,那他肯定感觉不舒服,并要讨个说法。
此理论与与期望效用理论(Utility Theory)是互补的,后者用于刻画理性行为,前者用于描述实际行为。
传统的经济学是规范性经济学,教人们该怎样做;而行为经济学是描述性经济学,描述人事实上是怎样做的。
[编辑] 此理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 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
- 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 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