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庭院深深》是瓊瑤1969年的作品,這一故事無論在小說及電影都對得到相當的成功,這本書意味瓊瑤小說進入了一個更深的階段。
《庭院深深》的書名是出自於宋朝著名詞人歐陽修的《蝶戀花》,意為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獨處,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訴之感,這對於書中主角「章含煙」的心情可謂貼切非常。
《庭院深深》是瓊瑤小說的一種新的嘗試,這篇小說承接了之前的《彩雲飛》的結構,由部的「廢墟之魂」及「灰姑娘」組成,然而它的風格有別於之前的作品,《庭院深深》全書是充滿懸念的,前部不單著力描寫鬼魂,以及含煙山莊的傳聞,而且著力描寫瞎眼的「柏霈文」使得上篇充滿著神秘感,在「方絲縈」那一種既陌生又好像充滿了回憶的酸楚感覺中,讀者不禁充滿了疑問,甚至於懷疑「方絲縈」就是含煙,而正是這一種懸疑給引了讀者不斷地追索下去。「灰姑娘」是全書的第二部,"「方絲縈」的身份終於掀開,原本她就是「章含煙」,但為什麼「含煙」要離開「霈文」而且改名「絲縈」呢?這就是故事的高潮,引出了「章含煙」與「柏霈文」舊日的愛情故事,「廢墟之魂」的懸念,在這時才得到充份的解說。至於歸來的「方絲縈」會否跟「柏霈文」破鏡重圓呢?這就成了「庭院深深」的第二個高潮,事實上在《庭院深深》一書的確是充滿引誘力的,它營造懸念能夠給引讀者不斷的深究下去,事實上在為數眾多的作品中,《庭院深深》確實是其中一部最具給引力的作品,瓊瑤在1969年寫出這部作品意味著瓊瑤小說在形式上有了更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