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性晕厥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排尿性晕厥是指排尿时因各种原因导致大脑缺血而引起的晕厥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于20至30岁的男子以及少数老年人身上。
目录 |
[编辑] 成因
控制人体排尿的迷走神经同时也控制着心脏跳动的速率,当迷走神经兴奋时,心跳速率会降低。人体排尿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在某些情况下,兴奋过度会导致心跳速率的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心脏对大脑的供血量,这会导致大脑缺血而昏迷。
一般而言,人体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排尿性晕厥。
- 睡后初醒便去排尿,这时人体的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尚处于未完全苏醒状态,对于人体调节功能未到位,这时候如果排尿过急过猛,将会导致晕厥。
- 睡后初醒跑去排尿,由于人体由水平状态转为直立状态,心脏功能调整不及时,大脑供血不足,也会导致晕厥。
- 憋尿过久,排尿时过猛,膀胱压力突然减少导致回血不足而导致晕厥。
- 饮酒后或者身体虚弱者排尿过久也会引起晕厥。
[编辑] 后果
排尿性晕厥本身无后遗症,病发后一到二分钟病人会自然醒来,一般无其它后果。然而由于昏倒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身体其它部分骨折。
[编辑] 预防
预防要从它的原因入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 不要长时间憋尿
- 晚上起床排尿时要先在床上坐一会,待大脑清醒,植物神经功能恢复
- 尽量少喝酒
- 排尿时注意不要过急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