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干宝,字令升,生年不详,卒於西元336年,河南新蔡人。原是晋朝的史官──著作郎,作品有《晋记》。后来由于家贫,请求改为山阴县令,后升为始安太守,4世纪中叶升为散骑常侍。据记载他年轻时父亲去世,母亲善妒,在埋葬他父亲时趁机将他父亲的妾推入棺材一起活埋。过了十年,他母亲去世,和他父亲合葬,开棺后发现他父亲的妾伏在他父亲尸体上,尚有体温,救回家后又活了数年。另外据说他兄长也是死了“气绝数日”又活过来了。因此引起他对鬼神事的兴趣,写了这部《搜神记》。
这部书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迹、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采自正史中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不乏情节重复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叙述非常简短,文学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影响很大,以后很多传奇小说如“唐人传奇”、《聊斋志异》等的写作方法和《搜神记》相似。
《搜神記》记载的部分志怪,有的被后来发扬、演变成戏剧、小说等的题材,如《三国演义》中的“左慈戏曹操”、“孙策杀于吉”,部分“廿四孝”的故事,關於彭祖長壽,葛永成仙,南海鲛人,神农架野人,相思樹的故事,成语“含沙射影”的由来,“黄粱一夢”的故事,皆源自於《搜神记》。鲁迅所写的《故事新编》中的眉间尺和嫦娥奔月基本上也受到《搜神記》的影響。黄梅戏《天仙配》的主要情節也是改编自《搜神記》。
[编辑] 版本
- 干寶原撰《捜神记》有三十卷,流传至今只有二十卷,四百六十四篇故事。
- 坊間的《搜神記》並非原始的完整版本,它是經過流傳散佚再輯錄的狀況,才成為今天所見的二十卷本《搜神記》。
- 干寶的《搜神記》名氣太大,除了歷代輾轉傳鈔之外,連襲用書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同樣叫做「搜神」的至少就有陶潛《搜神後記》、北魏曇永《搜神論》、唐代句道興《搜神記》、宋代的《搜神總記》、元刊《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代羅懋登六卷本《搜神記》、焦璐《搜神錄》(即《窮神秘苑》),明代還有一個八卷本《搜神記》干寶的《搜神記》原書似乎在宋元間就已散佚了。
- 《隋书·经籍志》載(晋)陶潜撰《捜神後記》十卷,是後人伪托。
- 《密册汇函》刻本。
- 《捜神记》另有日文译本。
[编辑] 參考書目
- 新世纪万有文库《捜神记》(晋)干宝撰,贾二强校点 ISBN 7538247912
- 李劍國著 唐前志怪小說史(修訂本)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