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鼻角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无鼻角龙 保护现状:化石 化石年代:上白堊紀 |
||||||||||||||||||||||||
---|---|---|---|---|---|---|---|---|---|---|---|---|---|---|---|---|---|---|---|---|---|---|---|---|
![]() |
||||||||||||||||||||||||
分类 | ||||||||||||||||||||||||
|
||||||||||||||||||||||||
学名 | ||||||||||||||||||||||||
Arrhinoceratops brachyops Parks, 1925 |
无鼻角龙(學名Arrhinoceratops)是角龍亞科下的一個屬,名字是古希臘文的「α-」、「ρινο-」、「κερατ-」及「ωψ」組合而來,意即「無鼻有角的面」。由這個名字可見牠沒有鼻上的角,但及後的研究並非如此。牠生活在上白堊紀的麥斯特裡希特階,較牠的親屬三角龍早幾百萬年。牠的化石是在加拿大被發現。
目录 |
[编辑] 發現及物種
無鼻角龍的化石是一個部份被壓碎及輕微扭曲的頭顱骨,由W. A. Parks於1925年所發表。這個頭顱骨是於1923年在艾伯塔紅麋河的馬蹄鐵峽谷地層採集的。
當中只有一個種,稱為小臉無鼻角龍(A. brachyops)。其他從猶他州發現的化石曾於1946年被命名為「A. utahensis」,但及後被認為是屬於牛角龍的。
[编辑] 分類
無鼻角龍是屬於角龍亞科之內,這是一類草食性恐龍,有著像鸚鵡的喙。牠與牛角龍似乎是近親。
[编辑] 描述
由於無鼻角龍只有其頭顱骨,科學家對於整體的構造所知甚小。頭顱骨有著寬闊的頸部縐邊,其上有兩個橢圓形的開口。牠眉上的角適度的長,但牠的鼻角則較大部份角龍下目短及鈍。牠的身體假設是與角龍下目相似,基於頭顱骨的大小估計有6米長。
[编辑] 飲食
無鼻角龍就像其他角龍下目一樣都是草食性的。在白堊紀時期,顯花植物在地理上較為限制,所以相信牠們是要當時最普遍的蕨類、蘇鐵科及松科為食物。牠們可能是用那鋒利的喙來咬碎葉子的。
[编辑] 參考
- Dodson, P. (1996). The Horned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inceton, New Jersey, pp. xiv-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