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襯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映襯是中文修辭方法中的一種。主要以兩者相互比較來襯托出其中一方的不同。
[编辑] 使用方法
在語文中,把不同的,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使 其意義明顯,叫做映襯。它的作用在使語氣增強。其修辭原則有二:一為對比愈 強烈,印象愈鮮明。二則事實不妨誇張,言詞卻要含蓄。 使用映襯法時,要注意兩者比較的關係,一定要有不同且顯而易見的差別,還須注意映襯對象的對應,詞彙的使用應該要切合辭意,不可兩者互相矛盾。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A.敗草裡的鮮花。(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橋)
B.每次論戰,對象一定得是一個可敬的敵人。(余光中 掌上雨)
C.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鄭愁予 錯誤)
(2)對襯—對於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A.創業的人都會自然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陳之藩 謝天)
B.吃苦的人多,享現成福的人少,社會國家自然富強;吃苦的人少,享現成福的人多,社會國家自然衰弱。(何仲英 享福與吃苦)
C.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廣告用語)
3.原則:
(1)對比越強烈,印象越深明。
(2)事實不妨誇大,言詞卻要含蓄。
[编辑] 例子
創業的人都會自然地想到上天;而敗家的人卻無時不想到自己。(對襯)
(2)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低聲地歌唱著溜過彎彎的小橋。(反襯) (3)生命中最沈重也是最甜蜜的負荷。(雙襯)寧可有光明的失敗,不要有不榮譽的成功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