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曹全碑,明万历初年(1573年)出土于陕西合阳县。清康熙壬子(公元1672年)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其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全称《合阳令曹全碑》。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内容为记述曹全的功业。此碑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
[编辑] 历代评论
杨守敬認爲:“前人多称其书法之佳,至此之韩敕、娄寿,恐非其伦。尝以质之孺初,孺初曰:“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可谓知言。” 万经認爲:“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朱履真認爲:“潇散自适,别具风格,非后人所能仿佛于万一。此盖汉人真面目,壁坼、屋漏,尽在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