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氯殺蟲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機氯殺蟲劑是以碳氫化合物為基本架構,並有氯原子連接在碳原子上,同時又有殺蟲效果的有機化合物。大多數有機氯殺蟲劑具有生產成本低廉,在動植物及環境中長期殘留的特性。此類化合物具有優良的殺蟲效果,在二次大戰後很快就成為最常用的主要殺蟲劑。有機氯殺蟲劑流行了約二十五年之久,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環境污染物之一。
DDT大概是最廣為人知的殺蟲劑,便宜,持久,對於控制害蟲非常有效。有機氯殺蟲劑除了DDT、DDE等DDT類的衍生化合物之外,多屬於環狀二烯類化合物 (Cyclodiene)。不同於DDT作用在昆蟲神經細胞的鈉離子通道上,環狀二烯類化合物作用在GABA (gamma-胺基丁酸)的受器上。
[编辑] 歷史
[编辑] 常見的有機氯殺蟲劑
- DDT
- 蟲必死 (HCH或BHC)
- 阿特靈 (Aldrin)
- 地特靈 (Dieldrin)
- 安特靈 (Endrin)
- 安殺番 (Endosulfan)
- 氯丹 (Chlordane)
- 飛佈達 (Heptachlor)
- 毒殺芬 (Toxaphene)
- 滅蟻藥 (Mirex)
註:以上為台灣所用的殺蟲劑中文名稱。
[编辑] 參考書目
Fumio Matsumura (1985). Toxicology of Insecticides (Second Edition). Plenum Press. ISBN 0-306-4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