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朱一貴(1690年-1722年)原名朱祖,台灣府鳳山縣人,祖籍中國福建漳州,台灣清治時期民變發動人。
[编辑] 生平
朱一貴1713年隨移民潮移民台灣,年輕時曾任衙役,後為傭工、種田為生,在鴨母寮(今高雄縣內門鄉)以養鴨為業,為人豪爽好客,有「小孟嘗」、「鴨母王」之稱。
康熙60年(1721年),鳳山縣知縣出缺,暫由知府王珍兼理,王珍把知縣職務交由他兒子管理,但王珍的兒子利用職權橫征暴斂,引起普遍不滿。眾人遂推朱一貴為盟主,發動革命,下淡水溪檳榔林的客家人杜君英響應革命,合作攻取臺灣府城(今台南市)。攻下臺灣府城後,朱一貴承襲明朝的制度,國號大明,年號永和。但後來因閩粵內鬨分裂,導致其近二個月即遭清軍撲滅。
朱一貴雖為草莽英雄,但識見、氣宇亦有過人之處,被捕時面對平亂之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猶昂然自立,自稱孤家,後被解送北京凌遲處死。
據說朱一貴養鴨於鴨母寮,於今高雄縣內門鄉光興村內。鴨母寮興安宮供奉朱一貴神位。興安宮近年於廟前水池中增置朱一貴趕鴨子的塑像。
台灣清治時期民變領導人 |
蔡機功 | 吳球 | 劉卻 | 朱一貴 | 吳福生 | 林爽文 | 陳周全 | 楊良斌 | 張丙 | 洪協 | 洪紀 | 林恭 | 戴潮春 | 施九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