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廣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奥运会奖牌记录 | ||
---|---|---|
田徑 | ||
银牌 | 1960年罗马 | 男子十項全能 |
楊傳廣(1933年7月10日—2007年1月27日)生於台灣台東縣台東市馬蘭部落的阿美族人。父親楊博宗,母親楊玉蘭。族名是Misun[1][2][3][4][5][6][7]。曾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奧運十項全能競賽,是十項全能史上打破九千分的紀錄保持者,綽號「亞洲鐵人」。在他得到奧運獎牌之後,馬蘭部落設立了新的管理階層「傳廣隊」(latingko),職位是部落副總管(ipadalay)。他曾經擔任馬蘭本部落的頭目,叫做Tingko Kalimud[8]。
目录 |
[编辑] 運動生涯
楊傳廣在1954年於馬尼拉亞運會,拿下第一個十項全能金牌。四年後,在東京亞運會打破亞運紀錄再度蟬聯十項全能金牌。之後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唸書,在德瑞克(Elvin C. "Ducky" Drake)教練的門下,與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的銀牌得主拉福·強森(Rafer Johnson)一起練習,兩人也成為終生的好友。他們同時參加1960年的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比賽,楊傳廣在賽中雖然有七個項目領先強森,不過在鉛球一項中落後太多,最後仍以58分的些微差距敗北,由強森奪金,楊傳廣獲得銀牌。楊傳廣也因而成為第一位在奧運會中代表中華民國獲得獎牌的台灣運動員,也是史上第一位獲得奧運獎牌的華人。而在最後一個項目1500公尺,兩人抵達終點後,強森累坍在楊傳廣身上,兩人相互扶持的場景,也成為攝影機捕捉的焦點。賽後甚至有觀眾高喊著:「給他們兩人都拿金牌吧」![9][10]
楊傳廣1963年1月26日在美國國際田徑邀請賽以十六英尺三點二五英寸的成績,打破撐竿跳世界紀錄,同時以9129分刷新十項全能運動世界紀錄,成為十項全能史上打破九千分的第一人,十項全能運動的計分方式也因此而改變,日後再無突破九千分者。
[编辑] 東京奧運
1964年,楊傳廣參加東京奧運會,賽前是金牌呼聲最高的選手,事後卻只獲得第五名。根據本人的說法,賽前他在同團射擊選手馬晴山給他喝一杯果汁後,即感到身體不適,當時他以為是感冒造成的,也因此導致比賽失利。後馬晴山在東京尋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東京辦事處的政治庇護,楊傳廣因此認為其中有中共的因素存在,這在當時兩岸對峙的氣氛中,是常見的思維。不過也有台灣的體育界人士認為,1963年因楊傳廣而更改的十項全能計分方式,才是他落敗的原因。在本屆奧運失利後,楊傳廣就逐漸淡出體育界。[11]
[编辑] 政治生涯
1983年,楊傳廣接受當時執政黨國民黨的推薦,競選平地山胞立法委員並與體育界名人紀政雙雙當選,一時傳為佳話。不過在1986年,楊傳廣未獲得國民黨下一屆的立委選舉提名,而結束了短短的三年任期。1989年,楊傳廣離開國民黨,轉投入民進黨參與台東縣長的競選失利,日後即不再參與政治。
[编辑] 退休後生活
楊傳廣離開運動場後,任左營訓練中心的教練與總監督,培養出古金水、李福恩等好手。由於個人宗教信仰的影響,教練生涯退休後的楊傳廣,在家鄉蓋廟並親自擔任廟祝與乩童的工作長達二十餘年[12]。而由於妻兒都在美國,他也常往來於美台之間。
楊傳廣在1997年獲頒美國業餘運動協會的終身成就獎,1999年提出重建亞洲十項王國計畫,2001年曾因罹患肝癌與肝硬化住進高雄長庚醫院治療,後轉危為安。2007年1月24日在美國加州因中風送醫,拉福·強森也趕往探望。不過楊傳廣仍於2007年1月27日過世,享年73歲。[13]。
[编辑] 學歷
[编辑] 經歷
[编辑] 曾獲獎項
- 全省中等學校運動會跳高冠軍。
- 國軍運動會跳遠冠軍。
- 1954年馬尼拉亞運會十項全能運動金牌。
- 1958年東京亞運會十項全能運動金牌。
- 1960年羅馬奧運會十項全能運動銀牌。
- 1963年刷新十項全能運動世界紀錄。(9121分)
楊傳廣於1963年寫下的男子十項全能世界紀錄:
100公尺:10秒7 (1034分)
鉛球:13公尺22 (692分)
400公尺:47秒7 (1045分)
鐵餅:40公尺99 (645分)
標槍:71公尺75 (1040分)
跳遠:7公尺17 (842分)
跳高:1公尺92 (930分)
110公尺跨欄:14秒 (1124分)
撐桿跳:4公尺84 (1515分)
1500公尺:5分2秒4 (24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