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商品编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洲商品编码(EAN)原来是只是欧洲范围内的,而现在已是全球范围内产品交易的商品代码。 为了适应读码器辨认的需要,这些代码又被做成大家熟知的条形码。通过读码器的辨认,可以轻松的知道货品来源;库存量等信息。
目录 |
[编辑] 代码组成及其意义
EAN有8位数字和13位数字之分,13位的组成是这样的:
- 国家代码(前3位)
- 生产商代码(后4位)
国家代码和生产商代码由EAN各国总部具体发放和管理
- 货品代码(再5位)
这5位代码由厂商自行设定
- 计算机校验码(最后1位)
8位的EAN是专门为小商品设置的代码,所以其组成部分和13位EAN是不同的。
[编辑] EAN的背景
早在1973年美国就制定了以12位数字为标准的“统一产品代码”。一年之后,为了和美国能协调一致欧洲也指定了一套类似的货品代码体系。1977年建立了欧洲货品协会European Article Association,其组织成员覆盖了全球98个国家。为了综合美国和欧洲的产品代码,设在美国的“均匀码理事会”Uniform Code Council (UCC)把现今使用的EAN称为EAN·UCC。 在2005年1月1日起北美洲也将实行EAN-13的货品代码
[编辑] EAN-13 代码
[编辑] 在条形码中的应用
一位数字由两条粗线和两条细线来定义。 四条线段以最细的一条为标准,分别有两倍粗;三倍粗和四倍粗,同时这四条线段加起来的粗度正好是标准线段(最细线段)的七倍。 每位数字都有两组代码对应,分别称作奇数代码和偶数代码。这两组代码分别是镜象对称的,用数字1,2,3,4来表示的话就是:
奇数代码/偶数代码 0: 3211 / 1123 1: 2221 / 1222 2: 2122 / 2212 3: 1411 / 1141 4: 1132 / 2311 5: 1231 / 1321 6: 1114 / 4111 7: 1312 / 2131 8: 1213 / 3121 9: 3112 / 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