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大燮(1860年—1929年),原名堯俞,字伯唐,一字伯棠,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清光緒舉人出身。
[编辑] 生平
1902年任留日學生監督,後任外務部左參議。1905年任駐英公使。1907年回國,不久與達壽、于式枚等人任考察憲政大臣,出訪英、日、德等國。宣統二年(1910年)六月,進書“汪大燮進考査英國憲政編輯各書”(《清史稿·宣統皇帝本紀》)。1914年,任教育總長,汪大燮明言廢除中醫之舉:「余決意今後廢去中醫,不用中藥。所請立案一節,難以照准。」這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廢中醫之議。在抗議人士不斷的請願下,當時的北洋政府回應:「非有廢棄中醫之意」,事情算是不了了之。1917年11月22日,汪大燮代理國務總理。同孫寶琦、錢能訓合稱“三老”。晚年熱心教育,創辦北京平民大學,任董事長兼校長,並致力於紅十字會等慈善事業。編有《英國憲政叢書》、《分類編輯不平等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