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仁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洪仁玕(1822年—1864年),廣東花縣人,是太平天囯天王洪秀全的族弟,曾在香港居住多年,1859年到天京(即南京),獲封為軍師、干王,一度總理朝政,1864年在江西被清朝捕殺。
洪仁玕是太平天囯領導層中對西方見識較廣的一位,提出的《資政新篇》是具有發展資本主義主張的政治綱領,在當時的中國算是相當先進的思想。
[编辑] 生平
洪仁玕是洪秀全1843年創立的拜上帝教最先的信徒之一(另一人為馮雲山)。1851年太平天囯金田起義後,在廣東的洪仁玕曾試圖前往廣西會合洪秀全,因清朝官兵在各地搜查嚴密而被迫折返。1852年洪仁玕到香港,認識瑞典籍傳教士韓山文,不久返回廣東,次年在廣東受洗。1854年洪仁玕曾到上海,欲到天京而未果,後來回到香港,成為倫敦佈道會傳道人,並學習西方事物。
1859年4月,洪仁玕在英國人的幫助下終於到達天京。洪秀全見面後得知洪仁玕曾學習西方事物,大喜,封為軍師、干王,讓他總理天國朝政。不過天朝其他幹部對洪仁玕未立寸功而封王感到不服,洪秀全便陸續封其他有功將吏為王。
洪仁玕據他在香港及上海多年所見所學的西方知識,提出《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国長遠發展的綱領。《資政新篇》除了有政治上團結領導的主張外,在經濟上更提出要學習西方:興商業,辦銀行,建設鐵路、開礦、辦郵政;而且還提出要有保護人身的司法制度、辦報紙傳遞訊息、監督政府等等。外交上,《資政新篇》提出放棄萬方來朝的幻想,向西方開放,雙方平等對待。《資政新篇》的內容基本上包涵各種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要素,在某程度上比日後清廷的洋務運動及維新運動更為全面及徹底。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看過《資政新篇》後,亦稱「於夷情最諳練……觀此一書,則賊中不為無人」。
洪仁玕雖獲任為軍師,但他的實際權力不大,在1861年初開始失勢,權力被削弱,而太平天国當時的客觀環境亦沒有機會讓他認真推行《資政新篇》內的主張,最終《資政新篇》仍是紙上談兵。
軍事上,洪仁玕曾參與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的策劃,後來又建議分兵兩路合取武漢以解安慶之圍,但功敗垂成。洪仁玕亦曾親自帶兵出戰。
1864年7月,天京陷落時,洪仁玕正在浙江湖州。洪仁玕伴隨幼天王從湖州出走,計劃進入江西會合其他太平軍,再北上中原發展。在清軍窮追不捨下,10月9日洪仁玕在江西兵敗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