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牙龈(俗称牙床、牙花子)是人或动物口腔内的粘膜组织,下接牙槽骨的骨膜,向上覆盖牙颈。健康的牙龈本身为无色半透明,但因内部有血管而外观呈粉红色。牙龈和牙槽骨、牙齿之间以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简称PDL)相连。牙龈与牙骨质(cementum)、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共同构成牙齒支持組織。
牙龈在解剖学上分有下列部分:
- 游离龈(free gingiva),为牙龈上部包裹牙齿的部分,在舌面和颊面呈半月形弯曲的领状,其边缘呈波浪形。游离龈和其下的附着龈之间外观经常有一个浅凹沟,称为游离龈沟。游离龈内侧和牙面之间又有0-2毫米深,正常时紧闭但可以用牙周探针分开的沟,称为龈沟。
- 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位于龈缘的根部。它质地较为坚硬,可耐一定的食物摩擦。附着龈的下方附着在牙槽嵴的骨膜上。
[编辑] 牙龈疾病
健康的人类牙龈呈粉红色(具体颜色由于种族不同而略有深浅),无局部斑点或变色。外形光滑结构完整,质地紧密有弹性,紧包牙齿。健康的牙龈在上缘应该逐渐变薄。
发炎或增生的牙龈外观肥厚。萎缩的牙龈则向下退缩,暴露牙根。龈沟深度超过2毫米的情况称为牙周袋,为牙周炎的早期症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