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變法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莽變法是西漢末及新朝時由王莽推行的變法,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9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王莽是儒家學派巨子,有他的政治理念,並開始進行一個驚天動地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復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結果到了天鳳四年(17年)全國發生蝗、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编辑] 失敗原因
綜觀王莽的一系列新政,其主要問題乃只求名目復古,常要求恢復周禮,徒增行政困難。如實行王田制乃根據周代的「井田制」,但井田制的崩壞乃因為人丁增加,耕地不足以養活各人丁,再實行井田制自不可能成功。又如幣制改革不但令貨幣種類繁多,更嚴重的問題是,這些貨幣都全是古時貝殼,皆是因為使用不便才被淘汰,再恢復使用自當引起混亂。
除了不符世情外,王莽篡漢失敗還有其他原因:
- 缺乏改革的技术能力,而行政官员大多近乎腐败貪污;
- 改制前後缺乏周詳計畫,以致法令繁複,朝令夕改,如:多次幣制改革,令貨幣種類繁多,導致通貨膨脹;又以嚴刑強制執行,使人民反感;
- 諸多措施,如行王田制、禁賣買私屬、行五均六莞,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自然鳴鼓而攻之。
錢穆《國史大綱》評論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而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裡也語帶諷刺的評論王莽:「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中國歷代變法 |
李悝變法 | 商鞅變法 | 推恩令 | 王莽變法 | 孝文帝改革 | 慶曆新政 | 王安石變法 | 一条鞭法 | 戊戌變法 | 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