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芯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破解芯片泛指解除數碼版權管理系統的裝置,最常用於遊戲機之上,用以解除廠家對遊戲的版權限制。這些芯片一經安裝後,除了可讓用戶使用非官方的遊戲及程式外,亦容許用戶使用盜版遊戲,因而在多國均引起版權爭議。在英語中稱作Modchip,含有「修改」機內功能的意義,故安裝這種芯片的行為有時也被稱為「改機」。Modchip一詞目前為加拿大公司Modchip Inc的註冊商標。[1]
目录 |
[编辑] 各地規管
- 澳洲:2005年10月6日,澳洲高等法院裁定破解芯片並無違法[2],2006年12月5日澳洲聯邦政府通過修改版權法,把破解芯片分類為違反「存取控制保護措施」(Access Control Technological Protection Measure,ACTPM)的裝置,任何人分發均屬違法,但條例並不保護用作破解版權地區碼的裝置。以DVD為例,中、歐、日、美等國均屬不同區域,美國機或不能播放日本版的光碟,若有人破解此規限則不屬違法。[3]
- 美國:美國《數碼千禧版權法》(DMCA)指破解芯片屬違法,但有說芯片本身是中立的載體,當中的破解軟件才屬違法。2003年初1,iSONEWS.com公司因出售Xbox載有破解程式的芯片而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搜查,現時美國多間公司只出售空白的解破芯片,而不在EEPROM記憶體內預載破解版權法的程式。2006年,芯片軟件供應商Divineo被娛樂軟件協會索償,最終被美國地方法院勒令賠償375萬美元予該協會。
- 英國:2002年,包括新力等多間公司,在英國控告香港公司力生、以及Neo Technologies 及Channel Tech等,指其發售破解芯片,英國高等法院裁定該等器材屬於違法產品。[4]然而在官司後,破解芯片仍在英國廣泛流通。
- 香港:香港目前並無法例禁止出售破解芯片,該芯片並在多區商場公開發售。2006年港府發表修訂版權條例的諮詢文件建議把破解裝置列作違法產品,禁止諸如容許遊戲機使用盜版遊戲的裝置,但港府傾向把DVD中的地區碼劃分,視為版權持有人的「市場策略」,無意立法禁止。港府亦提出,學術界不時研究版權裝置,當中或會涉及破解系統的程式,在保障版權及知識流通下需尋求平衡,始能立法。
[编辑] 發展
早年世嘉及任天堂遊戲機盛行時,市場上並未出現破解芯片,當時用家若玩盜版遊戲,一般會額外裝設磁碟機、盒帶轉駁器等。解破芯片自第五代遊戲機推出後始告誔生。
第五代遊戲機的特式是採用光碟作媒體,但早年的3DO及Sega CD並無在光碟上加入防燒錄裝置,用戶毋須改機已可使用盜版光碟。1994年至1995年,Playstation遊戲機推出,首次加入防盜錄裝置,結果催生了破解芯片的出現。
當時Playstation的破解芯片需要焊接在底版之上,後期發展至只需直接在該遊戲機後的接駁口,插入一個破解裝置,即可使用盜版遊戲。此後GameShark等公司亦發表一批換碟機制,只要用特定光碟啟動遊戲系統,亦可使用盜版遊戲。
經過近十年發展後,每當有遊戲機新推出,破解芯片亦緊隨發行。2006年底,任天堂發表第七代遊戲機Wii時,翌年1月26日一款名叫WiiNinja的芯片隨即發表,同月29日CycloWiz緊隨推出,2月2日WiiKey上市,2月18日WiiXT亦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