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作者不詳,相傳乃神農氏後人著成。書內記載的藥物凡365種,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南北朝著名醫學家陶弘景(456年—536年),將《神農本草經》與當代《名醫別錄》,串編為《本草經集注》,共八卷,並把藥物的品種數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種。而此書流傳至今,到了清朝孫星衍再把《神农本草经》編纂整理,定下了以下的品種目錄:
目录 |
[编辑] 上品
- 玉石 上品(18種)
- 草 上品 (72種)
- 木 上品 (20種)
- 人 上品 (1種)
- 獸 上品 (6種)
- 禽 上品 (2種)
- 虫魚 上品 (11種)
- 果 上品 (5種)
- 米谷 上品 (2種)
- 菜 上品 (5種)
神農本草經讀重點 人參:主補五藏,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黃耆:主癰疽,久敗
瘡,大風癩疾。
白朮:主風寒濕痹,脾之正藥,白朮功在除濕,在燥,妙處在多脂。 甘草: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 薯蕷:主傷中,補虛羸,此物生搗,最多津液而稠黏。 肉蓯蓉:主五勞七傷,馬精落地所生。 地黃:主折跌絕筋,本經名地髓,芐,芑,四物湯中以熟地黃能護胎。 天門冬:主諸暴風濕偏痺,麥門冬通陽明,天門冬通太陽。 麥門冬:主心腹結氣,傷中傷飽,胃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飢。 細辛:主欬逆上氣,頭痛腦動 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 黃連:主熱氣目痛,久服令人不忘。黃連除濕熱,除一切氣分之熱。 防風:甘溫,主大風。 續斷:續筋骨 牛膝:主寒濕痿痺 巴戟天:主大風邪氣。淫羊藿治陰虛陰痿,巴戟天陽虛陽痿 石斛:主傷中除痺,下氣,久服厚腸胃。 澤瀉:主風寒濕痺,面生光,能行水上。 五味子:主益氣,欬逆上氣。仲景佐以乾薑,是補天手段。 薏苡仁: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 菟絲子:主續絕傷,益氣力,汁去面[黑干]。子中脂膏最足。 葳蕤: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 沙參:主血結。 遠志:利九竅,耳目聰明,不忘;諸藥皆偏,唯專於補心,則不偏。 菖蒲: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不忘;菖辛遠苦,菖自下以行上,遠上以行下。 赤箭:主殺鬼精物,蠱毒惡風。補益上藥,天麻第一。 車前子:主氣癃止痛,本經名當道,芣苡
音“服”,指花木茂盛貌)。 羌活:主風寒所擊。入肺以禦皮毛之風寒,入心助太陽禦營衛,入脾禦肌肉之風寒。
升麻:解百毒,四毒三痛;清湛解百毒,光明殺百精老物。紋如車輻者,皆有升轉循環之用,
防風、秦艽、烏藥、防己、木通、升麻,皆紋如車輻。
茵陳蒿: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具陽春生發之機。 甘菊花:主諸風,頭眩腫痛,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得天地秋金清肅之氣,而不甚燥烈。 龍膽草:主骨間寒熱。 紫蘇:主下氣,殺穀除飲食;其子下氣尤速,其梗下氣寬脹,治噎膈反胃,止心痛。 藕實莖:主補中養神。 雞頭實:主濕痺,腰脊膝痛,補中。 黑脂麻:主傷中虛羸。 益母草子: 茜草:主寒濕風痺。蘆茹即茜草。 茯苓:功在利小便。 豬苓:主痎瘧,蠱疰不祥,利水道。 牡桂:主上氣欬逆,結氣喉痺,吐吸利關節;即今之桂枝、桂皮也。菌桂,即今之肉桂、厚桂。 菌桂:主百病。諸藥先聘通使者。 橘皮:主胸中瘕熱逆氣,治嗽—妙在西辛以散之;順氣—苦以降之;妙在溫燥—能去痰寬脹。 枸杞:耐寒暑;補養心腎之良藥,但性緩不可以治大病、急病耳。 木香:久服不夢寤魘寐。 杜仲:主腰膝痛;稟少陰,陽明之氣,腰為腎府,少陰主之,膝屬大筋,陽明主之。 桑根白皮:主傷中,五勞六極。 桑上寄生:主腰痛,小兒背強。 槐實:主五內邪氣熱。 柏實:主驚悸,安五臟,益氣。 大棗:主心腹邪氣,養脾氣。 朴硝:能化七十種石。 丹砂:主身體五藏百病。 滑石:主身熱洩澼,女子乳難,癃閉。 紫石英:絕孕十年無子。 赤石脂:主洩痢,脹澼膿血,陰蝕,下血赤白。 禹餘糧:主欬逆,寒熱,下利赤白。生池澤者,為禹餘糧;生山谷者,為太一餘糧。 髮髲: 龍骨: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為驚癇癲痙之聖藥。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 阿膠:主心腹內崩;崩墮--阿膠入心補血,勞極氣虛--入肺補氣;陰血內枯--補養脾陰。 白膠:主傷中勞絕;鹿角煎熬成膠。 牛黃:主驚癇寒熱。 麝香:主辟惡氣,殺鬼精物;為諸香之冠,孕婦忌之。 石蜜:安五藏諸不足,止痛解毒;諸花醞釀合一,能和百藥。 龜板:主漏下赤白,破癥瘕痎瘧:滋陰第一聖品。 牡蠣:主傷寒寒熱,溫瘧洒洒:補陰則生搗用。 桑螵蛸:主傷中,疝瘕。 乾薑:主胸滿,欬逆上氣,溫中止血:臟寒之要藥。 生薑:久服去臭氣,通神明。 蔥白:治傷寒寒熱。 當歸:寒熱洗洗在皮膚中;煮汁飲之。 芎藭:主中風入腦。 淫羊藿:陰痿絕傷;以補水臟為主。 荊芥:鼠廔瘰歷。 麻黃:主中風傷寒頭痛,發表出汗;根節,引止汗之藥達表非自能止汗, 葛根:主消渴。 葛穀:主下痢。十歲以上。葛根為陽明仙藥。 黃芩:主諸熱黃疸,腸澼洩痢。 元參:主腹中寒熱積聚;清而帶微補,為產後要藥。 丹參:主心腹邪氣,腸嗚幽幽如走水;元參下交於上治腹中,丹參上交于下治心腹。 丹皮:主寒熱中風,瘛瘲;癰瘡皆屬心火,心火降而癰瘡可療。 防己:主風寒溫瘧;下焦血分之藥,病在上焦氣分者禁用。 狗脊:主腰背強,關機緩急,頗利老人。 秦艽:主寒濕風痹。 紫菀:主欬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 知母:主消渴熱中。 貝母: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 栝蔞根:主消渴身熱。 芍藥:主邪氣腹痛。 木通:主除脾胃寒熱,令人不忘;防己去下根,自下而上內而外;
木通取上莖,自上而下外而內。
白芷:主女人漏下赤白,可作面脂。 苦參:主心腹結氣;功近黃連;黃連似去心藏之火為多,苦參似去心府、小腸之火為多,則以黃
連之氣味清,而苦參之氣味濁也。 水萍:主暴熱,身癢,下水氣。
款冬花:主欬逆上氣,善喘。 厚朴:死肌,去三蟲;所主皆為實症。 梔子: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酒皰;白癩濕,赤癩熱;加香豉以引其吐,非梔子能湧吐也。 枳實: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 黃蘗:主五臟,腸胃中結熱;凡藥之燥者未有不熱,而寒者未有不濕,黃蘗于清熱之中而兼燥濕
之效。 山茱萸: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去三蟲。
吳茱萸:主溫中下氣。 杏仁:主雷嗚喉痹。 烏梅:安心;偏枯不仁,而為死肌。烏梅能和肝氣,養肝血。 犀角:解鉤吻。 羚羊角:主明目,常不魘寐。 鱉甲:主心腹癥瘕。 白殭蠶:治小兒驚癇夜啼。 蚱蟬:主小兒驚癇夜啼,癲病寒熱。 石膏:口乾舌焦。 附子:主風寒欬逆,邪氣,痿躄拘攣。回陽救逆第一藥。 半夏:心下堅。 大黃: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本經名黃良。 旋覆花:主結氣,脅下滿。 桔梗:主胸脅痛如刀刺;桔梗為氣分之藥,上中下皆可治。 葶藶子:通利水道;滑潤而香,專瀉肺氣。 連翹:鼠廔,惡瘡。 夏枯草:瘰歷,頭瘡。 何首烏:瘰歷,黑髭髮;久瘧、久痢多取用之。 延胡索:主破血。 肉豆蔻:主溫中消食,止洩。 補骨脂:主五勞七傷,骨髓傷敗。 白豆蔻:主積冷氣。 縮砂:主虛勞冷瀉。 鬱金: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金瘡。 神麴:主化水穀宿食。 霍香:去惡氣,止霍亂。 紅花:主產後血暈,口噤。 香附:除胸中熱,充皮毛。 金櫻子:主脾泄下痢,澀精氣。 茯神:主辟不祥,開心益智, 丁香:主溫脾胃,止霍亂。 蜀椒:主邪氣;椒目同巴豆、菖蒲、松脂、黃蠟納耳中治聾。 沉香:療風水毒腫。 烏藥:天行疫瘴。膀胱腎間冷氣。 琥珀:通五淋。 竹茹:主嘔噎;通絡脈。 竹瀝:療暴中風。 枇杷葉:主卒噎不止。 龍眼肉:主五臟邪氣,安志。 山楂子:煮汁服,止水痢。 小麥:主除客熱。 馬料豆:生研塗癰腫。 綠豆:主丹毒,解砒石毒。 扁豆:主和中下氣。 穀芽:主寒中,下氣。 豆豉:主傷寒頭痛寒熱。 飴糖:主補虛乏。 薄荷:主賊氣傷寒。 香薷:主霍亂,腹痛吐下,散水腫。 白芥子:主胸膈痰冷。 五靈脂:小兒五疳。 虎骨:止驚悸,頭骨尤良。 小茴香:主小兒氣脹。 土茯苓:主治食之當穀不飢,調中止洩,健行不睡。 萆薢:主腰脊痛強,老人五緩。 檳榔:主消穀逐水,療寸白。 馬兜鈴:主肺熱咳嗽。 鉤藤:主小兒寒熱。 人乳:主補五臟。 小便:療寒熱頭痛。
[编辑] 中品
- 玉石 中品 (14種)
- 草 中品 (49種)
- 木 中品 (17種)
- 獸 中品 (7種)
- 禽 中品 (2種)
- 虫魚 中品 (17種)
- 果 中品 (1種)
- 米谷 中品 (3種)
- 菜 中品 (3種)
[编辑] 下品
- 玉石 下品 (8種)
- 草 下品 (48種)
- 木 下品 (17種)
- 獸 下品 (4 種)
- 虫魚 下品 (18種)
- 果 下品 (2種)
- 米谷 下品 (1種)
- 菜 下品 (2種)
- 未詳 下品 (1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