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呼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等呼 是传统汉语音韵学的概念,主要用来指称中古汉语的介音系统,最先应用在韵图上。韵图把韵书中相类似的韵目归为一大类,称为“摄”,每一摄内部,又根据介音的差异,分为四等,每等又分为开口和合口两呼,一共是八个小类。根据现代的研究成果,中古汉语有两个介音:i和u。所谓开口呼和合口呼,就是指无u介音和有u介音而言。相比之下,等的概念就比较复杂。如果仅按有无i介音来分,每摄只能分为两等。但一个摄包括的韵目很多,除了考虑介音,还要考虑主元音。例如山摄,包括了寒、桓、删、山、先、仙等韵,其中寒桓删山无i介音,先仙有i介音。无论是从韵书的体例还是从当时的实际语音考虑,等韵学家都觉得,寒桓和删山是两个不同的韵,笼统地分在一起非常不妥。因此就创造了一个四等的系统,寒桓是一等,删山是二等,仙是三等,先是四等。清江永说:“一等洪大,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可作为分等原则的概括。总体来说,一二等无i介音,三四等有i介音或i主元音。但由于韵图的结构制定得不够严密,这个规律一再被打破。传统音韵学有三十六个字母(见三十六字母),但韵图分给字母的位置只有二十个,于是轻唇和重唇合为一组,舌头和舌上合为一组,齿头和正齿合为一组。声母合并了,却又要在图上表现出不同音,就只好拿韵母来做文章。例如庄、章、将都是阳韵,有i介音,韵母完全相同,按理应都归入三等。但它们的声母都不同,庄是庄母,章是章母,将是精母,却共占图上的一个格。等韵学家为了表现声母的差别,只留章字在三等,强行把庄字移到二等,把将字移到四等。为了相同的目的,凡应归三等的字,逢庄组都归二等,逢端精组都归四等。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书目
- 《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光盘1.1版
-
此页面分类的主条目是等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