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海关旧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粤海关旧址,俗称大钟楼,位于中国广州市荔湾区沿江西路,建成于1916年,是中国首批海关口岸之一,原正中拱券门上“粤海关”三字,后改为“广州海关”四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
[编辑] 钟楼历史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设立了中国首批海关(闽、粤、江、浙),其中粤海关就设在广州海珠广场旁的天字码头。 19世纪下半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后,广州被英法联军占领,粤海关开始逐渐被洋人把持。当时,沙面岛属于租界,为方便外籍人士办理公务,就在六二三路附近兴建了一栋共两层楼的粤海关税务司公署。然而,大楼在经历数次重修后最终被大火烧掉,后来就决定在附近兴建办公地点,也就是如今的“大钟楼”。咸丰十年(1860年)粤海关税务司在现关址正式建立公署(外界称“洋关”)。民国三年(1914年)粤海关大楼工程在现址奠基,民国五年落成。建筑由英国建筑师戴卫德·迪克仿照欧洲古典建筑形式设计,华昌工程公司承建,1916年5月竣工。
[编辑] 建筑及特色
建筑大楼的大理石是来自云南大理,结构为整体钢筋水泥,用大块麻石作基础,十分坚固。整个钟楼建成共花了30万银元。整个建筑呈现出明显的欧陆风貌,罗马立柱、钟楼、每个房间的壁炉,都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编辑] 大钟历史
楼顶大钟为1915年英国制造。近年,由于大钟运行时间太长及零部件磨损严重,导致大钟时间出现较大误差,所以政府为此曾对大钟进行过两次维修以恢复大钟走时的准确性。
[编辑] 近况
2006年9月12日,广州海关办公地点正式撤出已经使用了91年的粤海关旧址,迁往天河区珠江新城。
[编辑] 未来规划
从广州海关获悉,海关总署日前批复,原广州海关的“大钟楼”将建设中国海关博物馆分馆,目前广州海关已发出工程招标公告,向全国进行招标,对大钟楼进行保养维护,预计投资400万元恢复其旧貌。此次保养维护工程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大钟楼进行原状修复修缮,会对“大钟楼”四层的主体建筑进行保养维护,整个工程计划在4个月内完成。
[编辑] 公共交通
页面分类: 建築小作品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荔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