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大师杯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网球大师杯赛(Tennis Masters Cup)是一项网球锦标赛,在每年的年底举行,参赛者是当年男子网球ATP冠軍排名(ATP Champion Race)前八的选手。但是根据大师杯赛的规则,在ATP冠軍排名第八位的选手并不一定能有资格参赛。如果一名选手是当年四大满贯赛事冠军之一且排名在前20名以内(但排名在第八名以外),那他就可取代排名第八的选手进入大师杯赛,但如果超過一名球員符合上述條件,以冠軍排名較高者為優先。
同其它的男子巡回赛不同,网球大师杯赛不是采用直接淘汰的赛制。 而是所有的8名选手被分成两组,每组4人,采用小组单循环的形式,即每个选手必须跟本组的其他选手各交手一次。每个小组成绩最好的前两名进入半决赛,再由半决赛的胜出者进入决赛来争夺冠军的归属。
目录 |
[编辑] 历史
这项赛事是始于1970年的锦标赛演化的第三个阶段。它最早是被大家所知的是由国际网球联合会(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ITF)组织的大师巡回赛。大师赛是一项在每年年底举行的赛事,参赛者是男子巡回赛中最好的选手,但是它对世界排名没有任何价值。1990年,國際職業網球聯合會(ATP)接管男子巡回赛的运作并以ATP世界巡回锦标赛(ATP Tour World Championship)取代了大师赛。 此时的世界排名制度正处于危险之中,因为一个全胜的冠军与一个仅赢得一项四大满贯赛事冠军的选手所得的分值是一样的。继续运作大满贯巡回赛的ITF创立了一项年终赛事,即大满贯杯赛(the Grand Slam Cup),参赛选手为当年大满贯回赛中纪录最好的16位选手。1999年12月,ATP和ITF同意中止这两项独立的赛事并成立一项新的联合赛事,即网球大师杯赛。与大师赛和ATP世界巡回锦标赛不同的是,网球大师杯赛有8名选手参加。
许多年以来,双打比赛总是作为一项独立的赛事在单打比赛之后的一个星期举行。但是最近几年,这两项赛事开始在同一个星期同一个地点举行。同单打赛事一样,双打比赛的参赛者是每年巡回赛中最成功的8支队伍,以小组单循环的形式比赛。
[编辑] 记录
- 保持不败的选手: (1年5勝)
- 2001年: zh-hk:曉域;zh-cn:莱顿·休伊特;zh-tw:萊頓·休伊特(Lleyton Hewitt),澳大利亚
- 2003年: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zh-tw: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瑞士
- 2004年: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zh-tw:羅傑·費德勒,瑞士
- 2006年: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zh-tw:羅傑·費德勒,瑞士
- 连续赢得冠军的选手: (2次)
[编辑] 数据
[编辑] 比赛时间及地点
年份 | 地点 | 冠军 | 亚军 |
2000年 | 葡萄牙里斯本 | zh-hk:古爾頓;zh-cn:古斯塔沃·库尔腾 (巴西) |
zh-hk:阿加斯;zh-cn:安德烈·阿加西 (美國) |
2001年 | 澳大利亚zh-cn:悉尼;zh-hk:悉尼 | zh-hk:曉域;zh-cn:莱顿·休伊特 (澳大利亞) |
zh-hk:哥斯贊;zh-cn:塞巴斯蒂安·格罗斯让 (法國) |
2002年 | 中国上海 | zh-hk:曉域;zh-cn:莱顿·休伊特 (澳大利亞) |
zh-hk:費利路 [費拉羅];zh-cn:胡安·卡洛斯·费雷罗 (西班牙) |
2003年 | 美国zh-cn:休斯敦;zh-hk:候斯頓 |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 (瑞士) |
zh-hk:阿加斯;zh-cn:安德烈·阿加西 (美國) |
2004年 | 美国zh-cn:休斯敦;zh-hk:候斯頓 |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 (瑞士) |
zh-hk:曉域;zh-cn:莱顿·休伊特 (澳大利亞) |
2005年 | 中国上海 | zh-hk:納賓迪安 [拿班迪安];zh-cn:大卫·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 (瑞士) |
2006年 | 中国上海 | zh-hk:費達拿;zh-cn:罗杰·费德勒 (瑞士) |
zh-cn:布莱克;zh-hk:布雷克(比力克);zh-tw:布雷克 (美国) |
2007年 | 中国上海 | ||
2008年 | 中国上海 |
[编辑] 参赛选手
中文名 | 英文名 | 国籍 | 参赛年份 |
![]() |
Andre Agassi | 美国 |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5年 |
![]() |
James Blake | 美国 | 2006年 |
![]() |
Guillermo Coria | 阿根廷 | 2003年、2004年、2005年 |
![]() |
en:Alex Corretja | 西班牙 | 2000年 |
![]() |
en:Albert Costa | 西班牙 | 2002年 |
![]() |
Nikolay Davydenko | 俄罗斯 | 2005年、2006年 |
![]() |
Roger Federer | 瑞士 |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
![]() [費拉羅] |
Juan Carlos Ferrero | 西班牙 | 2001年、2002年、2003年 |
![]() |
Gaston Gaudio | 阿根廷 | 2004年、2005年 |
![]() |
en:Fernando Gonzalez | 智利 | 2005年 |
![]() |
en:Sebastien Grosjean | 法国 | 2001年 |
![]() |
en:Tim Henman | 英国 | 2004年 |
![]() |
Lleyton Hewitt | 澳大利亚 |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4年 |
![]() |
Goran Ivanisevic | 克罗地亚 | 2001年 |
![]() |
en:Thomas Johansson | 瑞典 | 2002年 |
![]() |
Yevgeny Kafelnikov | 俄罗斯 | 2000年、2001年 |
![]() |
Gustavo Kuerten | 巴西 | 2000年、2001年 |
![]() [祖比錫] |
Ivan Ljubicic | 克罗地亚 | 2005年、2006年 |
![]() |
Carlos Moya | 西班牙 | 2002年、2003年、2004年 |
![]() |
Rafael Nadal | 西班牙 | 2006年 |
![]() [拿班迪安] |
David Nalbandian | 阿根廷 | 2003年、2005年、2006年 |
![]() |
en:Magnus Norman | 瑞典 | 2000年 |
![]() |
en:Jiri Novak | 捷克 | 2002年 |
![]() |
en:Mariano Puerta | 阿根廷 | 2005年 |
![]() |
Patrick Rafter | 澳大利亚 | 2001年 |
![]() |
Tommy Robredo | 西班牙 | 2006年 |
![]() |
Andy Roddick | 美国 | 2003年、2004年、2006年 |
![]() |
Marat Safin | 俄罗斯 | 2000年、2002年、2004年 |
![]() |
Pete Sampras | 美国 | 2000年 |
![]() |
en:Rainer Schuettler | 德国 | 2003年 |
[编辑] 外部链接
网球大师杯赛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