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大征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至二十八年(1592-1600)在西北、東北、西南邊疆接連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征討,被稱作萬曆三大征。分別為平定哱拜叛亂的寧夏之役、平定日本豐臣秀吉入侵的朝鮮之役、平定楊應龍叛亂的播州之役。三戰皆勝,但明朝的國力也損耗巨大。明人茅瑞徵有萬曆三大征考附東夷考畧,瞿九思有萬曆武功錄十四卷。
寧夏之役(萬曆二十年二月十八日至九月十八日,1592)
朝鮮之役(第一次:萬曆二十年,1592;第二次:萬歷二十六年,1598)
[编辑] 三大征的開支
明史載:“寧夏用兵,費帑金二百餘萬。其冬,朝鮮用兵,首尾八年,費帑金七百餘萬。二十七年,播州用兵,又費帑金二三百萬。三大征踵接,國用大匱”(卷三百五,宦官二陳增傳)。又卷二三五王德完傳:“近歲寧夏用兵,費百八十餘萬;朝鮮之役,七百八十餘萬;播州之役,二百餘萬”。据此可以粗略統計出這八年間國家的軍事開支高達一千一百六十餘萬兩白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