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介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介石(生於1878年——死於1946年),滿洲國的第一任外交部總長,也是台灣人於滿洲國期間獲得最高官銜的一位。字又安,一字幼安,台灣新竹人。
謝介石早年於私塾就讀,日本接收台灣後於新竹國語傳習所學習日語,並曾經擔任伊藤博文來台時之通譯;後來謝介石東渡日本,並且畢業於明治大學法律系,之後前往中國天津張勳處工作。1915年謝介石放棄日本國籍並且改入中華民國國籍。張勳於西元1917策動溥儀復辟時,謝介石也參與其中。也因為復辟事件,謝介石得以認識溥儀。
1927年,謝介石出任溥儀的外務部右丞與天津行在御前顧問,之後前往中國吉林省出任吉林省省長熙洽的吉林省陸軍部尚書;1932年滿洲國成立後,任謝介石為首任外交部總長。謝介石曾經將熙洽、馬占山說服歸入滿洲國而立下大功。之後謝介石於1935年出任滿洲國駐日全權大使。也由於謝介石在滿洲國發展的成功,不少的台灣人也都前往滿洲尋求發展,並且工作於滿洲國的公務部門;據研究,追隨謝介石「過滿洲」的台灣人前後超過萬餘人,譬如李行的电影《原乡人》的原型鍾理和(秦汉扮演)1934年和妻子(林凤娇扮演)一起私奔到滿洲。而謝介石也一度衣錦還鄉回到台灣,在台灣引起轟動。謝介石之後一度轉任實業部長。
1937年謝介石退隱,之後曾經出任滿洲國國營事業的董事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滿洲國瓦解,謝介石也被逮捕,但尚未經審判便於北京獄中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