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透视分三种: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目录 |
[编辑] 线透视
线透视是一种把立体三维空间的形象表现在二维平面上的绘画方法,使观看的人对平面的画有立体感,如同透过一个透明玻璃平面看立体的景物。透视画法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其中几个要素为:
- 原线:和画面平行的线,在画面中仍然平行,原线和地面可以是zh-tw:水平;、垂直或倾斜的,在画面中和地面的相对位置不变,互相平行的原线在画面中仍然互相平行,离画面越远越短,但其中各段的比例不变;
- 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
- 灭点包括四种:
- 焦点,是作画者和观众看的主要视点,与地面平行,与画面垂直的线向焦点消失;
- 天点,画中近低远高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天点集中消失,天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线上;
- 地点,画中近高远低的,与地面不平行的线都向地点集中消失,地点和焦点在同一垂直线上;
- 余点,与地面平行,但与画面不垂直的线向余点集中消失,余点有许多个,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每个和画面不同的角度都有一个不同的余点。
当画家平视时,焦点和余点都处于地平线上,仰视图焦点向天点靠拢,俯视图焦点向地点靠拢,余点始终和焦点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编辑] 散点透视
西方绘画只有一个焦点,一般画的视域只有60度,就是人眼固定不动时能看到的范围,视域角度过大的景物则不能包括到画面中,如同照相。中国画是散点透视法,即一个画面中可以有许多焦点,如同一边走一边看,每一段可以有一个焦点,因此可以画非常长的长卷或立轴,视域范围无限扩大。
[编辑] 空气透视
用颜色的鲜明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近处物体色彩鲜明,越远的物体越失去原来的颜色。
[编辑] 隐没透视
用物体清晰度的大小表现物体的远近,所谓“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树无枝,远人无目”。
[编辑] 参考
- 《达·芬奇论绘画》第三篇《透视学》(意)列奥纳多·达·芬奇著;戴勉编译 朱龙华校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ISBN 7563338489
繪畫術語 |
色相 | 色度 | 明度 | 色调 | 颜色 | 透视 | 构图 | 写生 | 速写 | 素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