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邱少云(1931年—1951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烈士,重庆人,1949年入伍,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目录 |
[编辑] 生平
邱少云,1931年生,重庆市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牺牲前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
[编辑] 事迹
1952年10月11日夜,邱少云所在部队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平康“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执行战斗任务。邱少云及其战友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向邱少云潜伏地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到他身上,但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埋伏的地点,他忍受着剧痛,坚持不动,虽然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纹丝不动,直到牺牲。
[编辑] 荣誉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授邱少云为“模范青年团员”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总部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朝鲜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1953年,四川省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并在凤凰山顶树立邱少云烈士纪念碑,朱德为之题词。
[编辑] 争议
- 邱少云的战友李元新回忆: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面6米左右,是一米一米烧过来的。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他被烧死的经过。邱少云右面3米处就有一小水沟,如果他愿意,只须一滚就可活命。但据当时邱少云所在部队1排排长的曾纪有回忆:“……我就埋伏在他(邱少云)身后5米的右方,看得清清楚楚。……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有水沟,在那寒冬也没有水。”
- 据当时1排排长的曾纪有回忆:“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因此邱少云被燃烧弹灼烧至死,没有出现随带弹药爆响。
- 500人的潜伏任务,为什么被燃烧弹击中后,邱少云的牺牲过程被人详细描述,而同一片草丛内仅几米距离的目击者能够幸存?并且烈火在邱少云身上长时间燃烧,居高临下的敌人大白天为什么不能发现?认为作为进攻部队,邱少云当时应该随身携带一定数量的弹药,遇明火后弹药爆炸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活活被烧死而不发出任何动静,似乎超乎常识。因此有人认为这个事迹是中共宣传部门夸大制造出来的。
[编辑] 参考文献
- 《我的战友邱少云》,曾收录至小学语文教材五年制第十册第15篇课文
- 《伟大的战士邱少云》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抗美援朝随军记者郑大藩采写的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