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友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邵友濂(不詳——1901年),為中國清朝的政治家與外交家,曾任台灣巡撫。字筱春(一作小村),浙江餘姚人。初名維埏。
邵友濂以監生身份捐官而擔任員外郎一職,1865年中舉,1874年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漢章京。1875年出使俄羅斯署理俄羅斯欽差大臣,在曾紀澤與俄羅斯重新訂約取回伊犁的過程中發揮過作用。1882年補江蘇省蘇松太道,中法戰爭期間邵友濂出面處理台灣防務,1887年遷台灣布政使;1889年出任湖南巡撫,1891年出任台灣巡撫。
邵友濂出任台灣巡撫期間,任內設臺灣省通志局,修建省後臺灣通志。移雲林縣治至斗六門(今斗六市),原縣治林圯埔(今竹山鎮)設分防縣丞。設臺北府分防南雅理番捕盜同知。邵友濂停止絕大部分劉銘傳時期的新政建設,廢止煤務局、礦油局、番學堂等建設並明訂以台北為省會;雖然邵友濂被視為目光如豆,但是邵友濂停止新政建設與措施的確讓台灣省的財政獲得喘息。但也導致台灣防務的空虛。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邵友濂與號稱知兵的布政使唐景崧不合,又因病,朝廷乃於1894年調署湖南巡撫。邵友濂因病告假,不准。邵友濂與張蔭桓於1895年出使日本求和,但由於不具全權代表身份而為日方所拒絕;邵友濂回國後便奏請開缺,不久因病免職。
前任: 吳本杰 |
台灣布政使 1887年上任 |
繼任: 沈應奎 |
前任: 沈應奎(以臺灣布政使代巡撫) |
台灣省巡撫
1891-1894 |
继任: 唐景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