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掣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瓶掣籤(金瓶掣簽;金瓶鑒別)乃是清朝乾隆皇帝所提出,用以選定西藏及蒙古轉世呼圖克圖的轉世靈童之制度,該制度訂於《二十九條欽定章程》中。
目录 |
[编辑] 起源
1791年(大清乾隆五十六年)噶舉派第十世紅帽法王沙瑪爾巴,勾結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入侵西藏.掠奪了後藏的扎什倫布寺。次年,乾隆皇帝命福康安,海蘭察率兵擊敗廓爾喀人,沙瑪爾巴服毒自殺,乾隆帝命令查抄其寺院,撤銷其封號,並永遠禁止其轉世。之後,乾隆帝發現六世班禪,十世紅帽法王和札薩喇嘛仲巴呼圖克圖三人乃是親兄弟,而且都是通過"降神問卜"的方式認定的,認為其中必有私,於是提出"金瓶摯簽"的制度,以昭公信,並授意福康安同第八世達賴喇嘛,班禪喇嘛以及西藏其他重要僧俗官員議定了《二十九條欽定章程》,該章程第一條就是"金瓶摯簽"的制度。金瓶共造有兩個,一個在北京雍和宮用來認定蒙古的轉世活佛.一個在拉薩大昭寺用於認定西藏、青海、康區的轉世活佛。
[编辑] 金瓶掣籤
[编辑] 金苯巴瓶
「苯巴」為藏語,有漢語「瓶子」的意思。
[编辑] 掣籤方式
清朝:在北京舉行掣籤,由理藩部尚書監視;如在拉薩舉行,則由駐藏大臣監視,所以昭大信而定人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地方政府會依傳統占卜出一個「良辰吉日」;屆時,將「候選靈童」的名字寫在象牙籤上,密封在金苯巴瓶內,在隆重的佛教儀式中,會同僧界政要人由駐藏大臣當場用象牙筷子從瓶內取出任何一籤,籤上所寫的「候選靈童」即成為繼承人。
[编辑] 达赖喇嘛
在清朝歷史上,第十世、十一世、十二世達賴喇嘛由金瓶掣籤後選定,第九世及第十三世達賴喇嘛則免于金瓶掣籤。
1944年,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圓寂后,幾番波折後,西藏噶廈執政熱振活佛上书国民政府,请求免于金瓶掣籤,经國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批准後,授予金册、金印。確認丹增嘉措為第十四世达赖喇嘛。
[编辑] 班禅喇嘛
第七世达赖喇嘛年轻时,西藏事物暫由六世班禅喇嘛掌管,六世班禅喇嘛前往北京为乾隆皇帝祝寿,随身携带金苯巴瓶和雪山神女骑骡金像,在承德由于拒绝接种,感染天花圆寂,将金苯巴瓶和雪山神女骑骡金像遗留在乾隆仿造布达拉宫建造的普陀宗乘之庙中。
1949年,因國共內戰影響,由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特令「免予掣籤,特准確吉堅贊繼任為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1949年8月10日,在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關吉玉主持下,在塔爾寺舉行坐床大典。
1990年,第十世班禅圆寂后,中國政府組織靈童尋訪小組尋訪,該靈童尋訪小組同時與西藏流亡政府保持聯繫。1995年,小組長恰扎仁波切將尋訪結果通信告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5月14日,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率先宣佈更登確吉尼瑪是轉世的十一世班禪喇嘛;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隨即宣佈恰扎仁波切「叛國」,並且不承認更登確吉尼瑪的靈童候選資格。11月29日,中國政府在西藏拉薩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像前,經金瓶摯籤儀式認定確吉杰布是第十一世班禪喇嘛。1996年,原扎什倫布寺主持恰扎仁波切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
因雙方在政治上的差異,再掀爭議。
[编辑] 掣籤爭議
礙於時空環境或政治方面的因素,金瓶掣籤制度仍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