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日語表記 | |
---|---|
日語原文 | 雪国 |
假名 | ゆきぐに |
羅馬字 | Yukiguni |

《雪国》(ゆきぐに)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全书不到8万字(日文)。它也是作者在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被评奖委员会提到的三部小说之一。另外两部是《古都》和《千羽鹤》。
题目中的“国”是地区、乡镇的意思,所以中文译本也有做《雪乡》的,如萧羽文或金溟若的译本。但维持《雪国》名称的中文译本更普遍一些,如韓侍桁或叶渭渠、唐月梅夫妇的译本。
目录 |
[编辑] 创作背景
小说的第一部分首先发表在1935年一月的一个文学刊物上,之后九个部分被逐渐完成分别发表在多个杂志上,全书于1947年彻底完成。创作开始时的日本正在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全面对中国的战争已箭在弦上,军部在国家的决策行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1920年代到193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被扑灭。以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文学”得以发展。《雪国》这部小说即没有像小林多喜二这样的左翼作家对战争抨击,也没有歌颂日本军国主义,而是描述一个东京来的知识分子和北方新潟县的艺妓的命中注定要失败的爱情。由于它远离政治,反而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同和持久的声誉。
[编辑] 内容背景
故事发生在新潟县南魚沼郡汤泽町,但小说中没有点明。这里位于三国山脉北麓,面向日本海。每年冬季从日本海来的湿润气流受山岳的阻挡而上升,在这里造成大量积雪。川端康成在创作《雪国》之前和期间先后五次到汤泽。
这里著名的温泉区建了很多旅馆。来这里旅行、度假的单身男子可以享受异性伴游的服务。这些伴游的“五等艺妓”并不是像京都的高级艺妓一样接受大量的艺术、交际方面的训练,而基本上就是性工作者。她们短暂的职业生涯只会是每况愈下,而选择以此为职业的人作为女主人公加重了小说的宿命氛围。
[编辑] 开头
小说的开头一段在日本是几乎人人可以背诵的名段。“国境の長いトンネルを抜けると雪国であった。夜の底が白くなった。信号所に汽車が止まった。”中文翻译为“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前两句没有主语,使读者有随着主人公进入雪国身临其境的感受。时间(冬季的夜晚)地点(雪国、火车)交待得十分清晰。
日文原著中的“国境”是指群馬县和新潟县的县界,这两个县在日本战国时代分属上野國和越後国。“长长的隧道”是東日本旅客鐵道上越线的清水隧道。“信号所”是现在的土樽火车站。
[编辑] 情节

岛村是一个在东京单身生活的研究西方芭蕾舞的自由职业者。他曾三次到汤泽町和艺妓驹子相会。驹子是一名来自东京的艺妓,会弹三味线,而且在努力坚持记日记。驹子的三味线师傅的儿子行男身患肺结核,三味线师傅的女儿叶子陪同行男治病返回汤泽町,正好坐在第二次去会驹子的岛村对面。小说的叙述从这里开始。岛村透过起雾的车窗欣赏黄昏的雪景,却看到倒映在车窗上的叶子的明眸,不禁心神荡漾。
驹子对岛村感情真挚,而岛村则只是想享受这种短暂的美好。岛村听说三味线师傅曾经想把驹子许配给行男,驹子也是为了给行男治病才当的艺妓,但驹子否认。驹子在岛村的逗留期间陪他游玩,想发展长期的关系。岛村既欣赏驹子的美貌和性格,尤其是一次驹子醉宿之后,也同时暗暗对单纯的叶子不能释怀。
行男病故之后,在一次放映电影造成的火灾中,叶子死去,驹子从岛村身边跑开去救护临终的叶子,而岛村想到的是松尾芭蕉的俳句和初次见到倒映在车窗上的叶子的美丽。故事到此结束。
[编辑] 中文译文
《雪國》一書擁有多本不同的中文譯本,依照譯者本身的理解與行文風格的不同,各譯本之間的文字使用差異也有所不同。以下茲舉兩個不同譯本中同一個文章段落的翻譯,作為參考:
金溟若譯文如下(1985年《雪鄉》)
“ | 人物是透明的虛空,風景是昏暗中朦朧的流光,這兩者融在一起,描繪出超然物外的象徵世界。尤其是那小姐的臉龐映著野山燈火的時候……映出形象的部分,雖看不見窗外,但在小姐的輪廓周圍,不住地閃動著黃昏景色,連那小姐的面孔也成了透明似的。流動在面孔後面的暮色,給人彷彿從她臉上馳過的錯覺,……島村也漸漸忘掉了鏡子,簡直覺得那個小姐就像在黃昏景色中流動著一般。 | ” |
叶渭渠同一段的译文(2002年《雪国》)
“ | 而且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像,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只有身影映在窗玻璃上的部分,遮住了窗外的暮景,然而,景色却在姑娘的轮廓周围不断地移动,使人觉得姑娘的脸也像是透明的。是不是真的透明呢?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从姑娘面影后面不停地掠过的暮景,仿佛是从她脸的前面流过。……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像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 | ” |
另外韓侍桁的译文被很多人认为最有川端康成的神韵。
[编辑] 参考
- 川端康成 (1952年出版, 2003年改版). 《雪国》,岩波书店. ISBN 4003108132.
- 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 (2002年). 《雪国》,人民文学出版社.
- 生命的哀愁與美麗--評川端康成《雪國》
编辑 | 川端康成(1899年—1972年)部分作品 | |
《伊豆的舞女》(1926年)、 《雪国》(1934年—1947年)、 《千羽鹤》(1949年—1952年)、 《名人》(1951年)、 《古都》(1962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