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總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韓國總統是大韓民國的國家元首。現時韓國的政治制度奉行半總統制,即總統是由國民以直接選舉選出,擁有很大的權力;而總理則由國會選出。但過去由於政治氣候轉變,使總統選舉的制度亦變化多端。
目录 |
[编辑] 過去的選舉制度
大韓民國於1948年成立的第1屆總統選舉,是由國會以間接選舉的形式選出。之後的第2屆至第4屆總統選舉,都是由全民直選選出。但李承晚落台之後,選期無休,要一直等到新憲法通過,才進行第4屆總統補選。這次補選是由參、眾兩院以間選選出。朴正熙政變奪權後的第5屆總統選舉,國民又可以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但到了第8屆總統選舉,又變成了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間選選出。直到全斗煥執政的第11屆選舉,改由國民議會間選;但第12屆又改由選舉人黨間選。之後要到第13屆總統選舉,才改回全民直選總統。
[编辑] 彈劾
要彈劾總統,先要有國會議員提出彈劾動議,並必須要有過半數的國會議員贊成。投票必須於動議提出後的24小時之後,至72小時以前,以不記名方式投票。若投票時間超過則作無效論。若投票結果顯示,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員投贊成票,彈劾議案就通過。一但彈劾議案通過,總統的職能會被暫時凍結,並由總理代理總統職務。之後彈劾議案會交由憲法法庭審理。若憲法法庭通過,则總統就必須下台。
[编辑] 上海流亡政府总统
早在大韩民国成立以前,在上海設有流亡政府,運作形式與今日相仿,並曾选出过六任总统(又稱作“主席”)。这六任总统分別如下:
- 李承晚 (1919年—1925年)
- 朴殷植 (박은식) (1925年)
- 李相龍 (이상룡) (1925年—1926年)
- 洪震 (Hong Myun-hui) 홍진(홍면희) (1926年)
- 李東寧 (이동녕) (1926年—1927年)
- 金九 (김구) (1927年—1948年)
[编辑] 历任大韩民国总统
任期 | 總統姓名 | 任期 | 說明 |
---|---|---|---|
第1屆 | 李承晚 | 1948年7月24日—1952年8月4日 | 由國會議員以間接選舉選出 |
第2屆 | 李承晚 | 1952年8月5日—1956年5月14日 | 直接選舉選出 |
第3屆 | 李承晚 | 1956年5月15日—1960年4月27日 | |
代總統 | 許政 | 1960年4月27日—1960年6月15日 | 419革命,外務部長官代理總統職務 |
代總統 | 郭尚勳 | 1960年6月17日—1960年6月22日 | 修改憲法,由國會議長暫代總統職務 |
代總統 | 許政 | 1960年6月23日—1960年8月12日 | |
第4屆 | 尹潽善 | 1960年8月13日—1962年3月22日 | 由國會議員以間接選舉選出 |
代總統 | 張都暎 | 1961年5月19日—1961年7月3日 | 516政變 国家再建最高会議議長 |
代總統 | 朴正熙 | 1961年7月3日—1963年10月14日 | 国家再建最高会議議長 |
第5屆 | 朴正熙 | 1963年10月15日—1967年5月2日 | 直接選舉選出 |
第6屆 | 朴正熙 | 1967年5月3日—1971年4月26日 | |
第7屆 | 朴正熙 | 1971年4月27日—1972年12月22日 | |
第8屆 | 朴正熙 | 1972年12月23日—1978年7月5日 | 十月維新,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經間接選舉選出 |
第9屆 | 朴正熙 | 1978年7月6日—1979年10月26日 | 被暗殺 |
代總統 | 崔圭夏 | 1979年10月26日—1979年12月5日 | 總統任期屆滿 |
第10屆 | 崔圭夏 | 1979年12月6日—1980年8月16日 | 全斗煥發動軍事政變下台 |
代總統 | 朴忠勳 | 1980年8月16日—1980年8月26日 | 在新總統選出前暫代總統 |
第11屆 | 全斗煥 | 1980年8月26日—1981年3月5日 | |
第12屆 | 全斗煥 | 1981年3月5日—1988年2月24日 | 新憲法制定,由国会議員間接選舉選出 |
第13屆 | 盧泰愚 | 1988年2月26日—1993年2月25日 | 直接選舉選出 |
第14屆 | 金泳三 | 1993年2月25日—1998年2月25日 | |
第15屆 | 金大中 | 1998年2月26日—2003年2月24日 | |
第16屆 | 盧武鉉 | 2003年2月25日—2004年3月12日 | |
代總統 | 高建 | 2004年3月12日—2004年5月14日 | 原總統因違法宣傳而被國會彈劾 |
第16屆 | 盧武鉉 | 2004年5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