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Image:Gone with the Wind cover.jpg | |
作者 | 瑪格麗特·米契爾 |
---|---|
國家 | 美國 |
語言 | 英文 |
類型 | 歷史小說 |
出版社 | Macmillan 出版商 |
出版日期 | 1936年6月30日 |
媒體類型 | 書(精裝本 and 平裝本) |
頁數 | 1037 (首版) 1024 (華納出版社 平裝版) |
ISBN | ISBN 0446365386 (Warner) |
《飄》(Gone With The Wind),作者為瑪格麗特·米契爾,1936年出版,曾在1937年獲得普利茲獎。
目录 |
[编辑] 书名
此书名取自恩斯特·道森的诗《sum qualís eram bonae sub regno Cynarae》第三段第一句 : "我忘却的太多了,Cynara!随风而去."(原文:I have forgot much, Cynara! gone with the wind).书名的也同样在小说中出现:当思嘉丽为躲避北方军对亚特兰大的轰击,逃回她家族的农场,塔拉.有一个瞬间,她想到:"塔拉还在吗?抑或是它已经随着席卷佐治亚州的风暴而去了呢?"(Was Tara still standing? Or was Tara also gone with the wind which had swept through Georgia?" )[原文第390页]
[编辑] 摘要
米切尔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的乔治亚女性思嘉丽·欧哈拉,讲述她与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国内战前,美国内战时期,和战后重建时期的生活。同时也讲述了斯佳丽与瑞德间的爱情故事。
[编辑] 第一部
第1章至第7章
从思嘉丽到十二橡树参加聚会到阿舍利订婚。
[编辑] 第二部
第8章至第16章
思嘉丽在战争早期于贝蒂姑妈和梅兰妮一起在亚特兰大的生活。
[编辑] 第三部
第17章至第30章
思嘉丽在亚特兰大即将被攻陷时逃出,回到塔拉。塔拉的生活极其艰苦。
[编辑] 第四部
第31章至第47章
战后新政权高昂的土地税迫使思嘉丽回到亚特兰大并最终嫁给了弗兰克。
[编辑] 第五部
第48章至53章
思嘉丽和瑞德·巴特勒结婚,并最终认识到她其实并不爱阿舍利。可是瑞德已经放弃了要让她爱上他的打算,放弃了她。
[编辑] 人物
思嘉丽·欧哈拉——中心人物。任性,坚强,自私的美国南方少女。(又译:斯佳丽,郝思嘉。)
瑞德·巴特勒——思嘉丽的爱慕者,第三任丈夫。特立独行,常常冒犯别人。(又譯:白瑞德)
阿舍利·威凯兹——思嘉丽为之倾心,但他娶了梅兰妮。(又譯:衛希禮)
梅兰妮·哈密顿·威凯兹——阿舍利之妻。温柔,坚强,善良。思嘉丽的大姑子和朋友,阿舍利感情的竞争者(梅兰妮并不知情)。(又譯:韓梅蘭)
葛莱德·欧哈拉 —— 思嘉丽的父亲,爱尔兰人;塔拉庄园的主人。(又譯:郝嘉樂)
艾伦·欧哈拉 ——思嘉丽的母亲。(又譯:郝愛蘭)
苏伦·欧哈拉 和 凯伦·欧哈拉 —— 思嘉丽的两个妹妹。(又譯:郝蘇倫 和 郝卡蓮)
妈咪 ——思嘉丽的保姆,和年长女伴;欧哈拉家的黑人女奴。(又譯:黑媽媽)
查尔斯·哈密顿 —— 梅兰妮的哥哥,思嘉丽的第一任丈夫,原为阿舍利妹妹哈尼的男朋友,且已确定要结婚。在电影版中,查尔斯是阿舍利妹妹茵迪亚蒂男朋友。(又譯:韓查理)
弗兰克·肯尼迪 —— 思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原为思嘉丽妹妹苏伦的男朋友。(又譯:甘福隆)
贝蒂帕特姑妈(贝蒂˙哈密頓)—— 梅兰妮与查尔斯的姑妈,在战时思嘉丽住在她家里。(又譯:韓佩蒂)
百丽·沃灵 ——高级妓女;富有,但被其他妇女唾弃;瑞德的朋友。(又譯:華貝兒)
威尔·本特恩 —— 一位贫苦的,只有一条腿的南方联盟士兵。在小说第三部流落到 塔拉时身染肺炎,爱上了凯伦,但与苏伦结婚。(又譯:班威爾)
维德·哈密顿 —— 思嘉丽与查尔斯的儿子。(又譯:韓韋德)
埃拉·肯尼迪 —— 思嘉丽与弗兰克的女儿。(又譯:甘愛雅)
尤格妮·维克多拉·“波尼”·巴特勒 ——思嘉丽与巴特勒的女儿。(又譯:白美藍)
[编辑] 重要地点
塔拉 —— 欧哈拉一家的家和种植园,思嘉丽为保住它而抗争
十二橡树 —— 威凯斯家的种植园;第一部中阿舍利的生日野餐聚会在此举行
桃树街 —— 亚特兰大的一条主要街道;贝蒂帕特姑妈居于此处;书中大部分情节在此发生;故事后半段斯嘉丽和瑞德在此拥有一所大房子
[编辑] 小说中的种族歧视和历史失实
小说中的人物对黑人有明显的种族歧视,即使按照1860年的观点也是如此。仅举两例:
“黑人是多么愚蠢啊!他们从来不会去想任何事情,除非你去命令他们。”思嘉从陷落的亚特兰大回到塔拉后曾这样想。
“他们竟然敢笑,这些黑猩猩!她真想把他们全都抓起来,用鞭子狠狠的抽,直到他们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北方佬要给他们自由真是见鬼了!”思嘉丽在战后看到自由黑人时这样想。
书中重复着对美国蓄奴南方仙境般的描写。奴隶制在这里是一种相当仁慈的体制,鲜有体罚或责骂奴隶的事发生。奴隶们被很好的照顾,他们也都对现实很满足。书中称战后的重建时期充斥着不负责任的黑人袭击白人妇女,在立法机关之中舞弊的事件。但从现存的历史证据来看事实却恰恰相反。
[编辑] 政治
批评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本书带有强烈的美国南方联邦政治信仰,且对美国蓄奴南方的文化进行了不切实际的美化。书中对1864年亚特兰大陷落和战争创伤的生动描写(部分在1939年的电影中被删去),表明作者对该段历史进行了相当的研究。但是,其研究的材料基本上仅限于美国南方作家和历史学家的作品。米切尔对战争和创伤的sweeping描述使本书于1937年5月3日获得普利策奖。
书中的有一部分与早期的三K党有关:战后,斯佳丽遭到新解放黑人的袭击,她的男性朋友们在夜间对黑人棚户区进行了报复性袭击。这次袭击被以充满同情的笔调写成是必要且正义的,而试图逮捕袭击者的执法官被描绘成残暴的北方占领者。尽管在此事件的描写中并未提到三K党,但斯佳丽后来得知阿舍利·威凯斯和其他所有参与这次攻击的人都是三K党成员。米切尔应该是从她的历史研究中了解到:在18世纪70年代末期,很多地方反黑人团练都最终加入了三K党。书中曾提到斯佳丽很厌恶三K党,并认为男人都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尽管这基本上都是出于她自私的考虑,好让受惊的她多受到点关爱,且不再给可恶的北方佬更多的理由来加强有害她生意的军事管制)。书中提到瑞德对三K党并不感冒,但他说过如果真的需要他会很好的融入这个社会的。但小说中从未说明瑞特是否认为必须走到这一步。当地的亲北方政府随后在瑞德和阿舍利的压力下倒台。
[编辑] 人物原形
《飘》的很多部分与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的相似点,这说明他的生活经历为她的小说提供了一些原形。例如,米切尔对美国内战时期的生活和困难的理解来自于年长亲戚邻居讲述的战时旧事。[1] 尽管玛格丽特·米切尔说《飘》中的人物没有现实原形,现代研究者还是发现米切尔的生活圈子里的一些人和他认识或听说过的人与小说中的人物有着相似性。瑞特·巴特勒被认为是以米切尔的第一任丈夫瑞德·阿普朔为原型构建的。米切尔与其于1922年结婚,并在发现他是走私贩后离婚。(另:乔治亚州爱得威尔(Adairsville)的Sir Godfrey Barnsley也被认为是瑞特的原形。在名为“林地”和随后的巴斯里园种植园待过后,米切尔可能得到了有关真坏人的灵感。)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母亲玛莎·布劳茨·罗斯福可能至少是斯嘉丽的部分原型。罗斯福的传记作者戴卫德·麦酷洛夫发现:米切尔在做《亚特兰大报》记者时曾采访过87岁高龄的艾维林·金·威廉姆斯。艾维林是玛莎的密友,在玛莎结婚时是她的伴娘。在这次采访中,玛莎的美丽、优雅和睿智,被长篇累牍的描述。玛莎与斯嘉丽有着惊人的相似。
[编辑] 参考文献
- ↑ Arehart-Treichel, J: "Novel That Brought Fame, Riches Had a Surprising Birth", Psychiatric News, 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