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力士(684年-762年),本名馮元一,是中國唐代的著名宦官之一。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電白縣霞洞鎮)人,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唐玄宗平定韋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
高力士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內出現的糾紛。開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審閱大臣們送來的奏章,小事由其處理,大事才交呈玄宗栽決,玄宗甚謂“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當時朝上,連李林甫和楊國忠都爭相巴結高力士,而諸王公主更稱高力士為阿翁,甚至連太子都喊他一聲二兄,駙馬們都稱他阿爺。其資產富過王侯,雖國庫亦不能及,民間流傳他在長安修建修佛寺鑄鐘,大宴百官貴人、豪商富賈,規定擊鐘一次須納禮錢十萬,王公貴族極力諂媚,“有佞悅者至二十扣,其少亦不減十”[1]。此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但高力士並不如他的徒子徒孫那般專權,僅及擅權。
安史之亂爆發,高力士隨玄宗幸蜀,在馬嵬驛時,六軍不發,諸將在格殺楊國忠後,又將茅頭指向楊貴妃,陳玄禮等請殺楊貴妃。玄宗最初不肯,高力士說服玄宗,將楊貴妃領至佛堂自縊。唐玄宗退為太上皇後,繼位的唐肅宗與玄宗不睦,高力士護主心切,為當權的宦官李輔國所惡,因此被彈劾流放至巫州(今湖南黔陽西南),一代宦官從此自雲頂掉入地獄。按律高力士本該斬,但顧及高力士對玄宗的忠心,於是將他流放。寶應元年(762年)玄宗在鬱悶中駕崩,始終渴望回京侍奉太上皇的高力士雖被赦還朗州(今湖南常德),聞知先帝已駕崩後,悲痛地絕食7日而死,年73歲,繼肅宗位的唐代宗贈高力士揚州大都督的官位,遵先皇遺詔陪葬唐玄宗之泰陵(今陝西蒲城縣境)。
目前高力士墓位於陝西省蒲城縣保南鄉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但由於1999年出土後保存簡陋,大风等自然因素將對墓內的文物造成嚴重傷害,蒲城省文物局、渭南市計劃部門已於2004年審批通過並立項,將成立高力士墓博物館,初步資金預算有710萬元。如今高力士墓佔地2畝,建成後的高力士墓博物館將佔地18畝。
[编辑] 注釋
- ↑ 新、舊《唐書》〈高力士傳〉